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一节遗传信息(1)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一节遗传信息(1)享学课堂蛋白质DNA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动物、植物细胞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讨论你认为遗传物质应具备哪些特点?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并遗传给后代化学性质稳定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脱氧核苷酸(4种)氨基酸(20种)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电镜扫描图肺炎双球菌菌落S型R型荚膜小鼠死亡小鼠存活R型S型荚膜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格里菲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小鼠死亡小鼠不死亡S型R型将R型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是什么?S型R型细菌R型细菌只长R型菌只长R型菌R型细菌S型菌R型细菌S型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S型菌的DNA+DNA酶1944年埃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S型菌的DNA培养基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1944年埃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RRRSSDNA蛋白质….多糖RDNA+DNA酶培养加入杀死的S型菌结论:只有加入DNA,R型菌才转化为S型菌,DNA是“转化因子”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艾弗里的实验结果仍被人质疑,如何进行改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有没有更为简单生物作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斯、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赫尔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什么是噬菌体?为什么要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噬菌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侵入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以细菌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增殖。寄生细菌11、若、若蛋白质和蛋白质和DNADNA均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能两者皆是噬均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能两者皆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菌体的遗传物质。22、若、若蛋白质蛋白质进入了细菌体内,说明进入了细菌体内,说明蛋白质蛋白质是噬菌体的遗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传物质33、若、若DNADNA进入了细菌体内,说明进入了细菌体内,说明DNA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同位素标记法每种原子为了处于稳定状态,其核心内有多少个质子和中子是确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如14C、3H、32P、35S等)是不具备正确的质子-中子比例来保持稳定的原子核素。由于它们的质子和中子数目不稳定,由原子释放能量,以求获得稳定。这种能量辐射可以跟踪并测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追踪被标记物质的去向和相关化学反应中的详细过程,例如卡尔文探索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方法就是用的放射性同位素。35S32P能不能用32P、35S标记同一个噬菌体?能不能用14C和18O进行标记?第一步:用第一步:用3535SS和和3232PP分别标记噬菌体分别标记噬菌体含35S的噬菌体(标记蛋白质衣壳)32P含32P的噬菌体(标记DNA)含含3535SS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含含3232PP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共同培养第二步:噬菌体侵染细菌第二步:噬菌体侵染细菌第三步:搅拌离心第三步:搅拌离心离心分离技术是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根据物质颗粒的沉降系数、质量、密度及浮力等因子的不同,而使物质分离的技术。——密度大——密度中等——密度小搅拌离心的目的:将细菌与噬菌体未侵入细菌的部分分离离心上清:沉淀:第三步:搅拌离心第三步:搅拌离心噬菌体未侵入细菌的部分细菌第四步:检测上清和沉淀中的放射性第四步:检测上清和沉淀中的放射性结果:沉淀内无放射性放射性在上清中证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遗留在外面不起作用。即蛋白质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离心短时间保温搅拌(1)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衣壳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结果:上清中无放射性放射性在沉淀内证明: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内。即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短时间保温搅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