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目的 ( 一)、知识目标: 1.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 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 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 二) 、思想目标:初步了解观察演示实验的规律,通过简单的测量知识, 对学生进行严谨性教育, 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知识,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难点: 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生自备透明三角尺。一、教学过程 1. 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 和图 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 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 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现错误。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要测量长度。(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许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 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 2. 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学生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应告诉学生,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 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米的代表符号是 m。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 m。(通常刻度尺的单位标注是用符号表示,为使学生能顺利观察刻度尺, 应介绍单位的代表符号)单位换算: 1m=1000 km 1m=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um 1um=-1000 nm 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单位换算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单位长度能心中有数,有个粗略的概念。例如:常用铅笔笔心直径大约1 毫米,小姆指宽约有1 厘米,手掌的宽大约有 1 分米,成年人的腿长大约1 米左右。 3. 正确使用刻度尺①刻度尺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刻度尺,并依次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关于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应给学生以简单的解释。 零刻度有磨损的刻度尺,可用没磨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