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探索与实践——市委副秘书长、局长李军同志2007年12月21日在安徽省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暨建设节约型机关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整理)2006年元月,合肥政务中心正式启用,市四大班子办公厅等54个市直部门约2800余人迁入该区域集中办公。如何高效地做好集中办公区的后勤保障工作,有效降低管理与运行成本,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也因此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为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对市直机关后勤工作的统一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市委的决定,合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于2006年4月正式成立,为市委、市政府主管市级机关事务工作的直属机构,增挂市委市政府接待工作办公室的牌子,以市委管理为主。同年11月,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将市四大班子办公厅的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及接待工作等职能及人员整合划转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至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全面履行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和全市接待工作的重要职责。合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以来,紧扣“夯实基础、规范服务、谋划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在机关建设上突出抓制度、在职能整合上突出抓稳定、在人事管理上突出抓改革、在服务保障上突出抓节约、在接待工作上突出抓素质、在二1级机构管理上突出抓规范”的工作重点,凝心聚力,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全面工作呈现出平稳、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科学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始终将建设节约型机关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增强节俭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这一主题,创新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节约与有力保障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一、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后勤保障社会化步伐加快对市政务中心实施管理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职责。做好政务中心的节能降耗,是节约型机关建设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委托物业公司管理政务中心大楼。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物业管理服务,政文外滩物业公司中标入选,受托管理政务大楼物业,实行经费总包干,超支不补,节约归己,此举从体制上明确物业公司的管理责任,调动了管理主体节能降耗的积极性。我们依据合同标准实施质量监督,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受托方在管理过程中,改变原先静态被动的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管理。结合大楼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保障方案,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办公楼动力设备的经济运行管理,使设施设备开启运行达到最优化。将挖掘节能潜力和推广绿色节能产品有机结合。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效益。据统计,今年1-11月,政务中心的电、汽和水的消耗量同比分别下降了12.6%、10.2%和7.9%,与此同时,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餐饮服务上,实行招标租赁经营,由3家餐饮公司分别承租经营政务区干部职工餐厅。协议明确规定,职工餐饮质量不能降、价2格不能升,这“一升一降”标准的确定,进一步促进经营主体在加强管理、挖掘潜力和节能降耗上很下工夫。我们对此实行监督检查,每月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满意度测评,租赁合同一年一签。从一年多来的运行状况看,基本实现管理方、经营方和干部职工三方满意的既定目标。二、着力降低成本,接待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近两年来,随着合肥开放度的日益提高,发展环境大大优化,来肥考察的各级领导、兄弟城市和国内外投资者与日俱增,接待任务相当繁重。一年多来,已累计完成3600余批近6万余人次的接待服务工作。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务院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着力降低接待成本。突出抓好接待活动的精心组织实施,增强接待工作“软实力”,提升工作水平,展示合肥形象。我们的做法是:一是规范客情来源。客情方案由四大班子秘书长审批,活动内容、陪同领导、会见宴请、车辆保障、礼品配备等细节问题都在活动方案中逐一明确、一次到位;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接待费用必须在活动结束后3天内结清。二是规范礼品使用,3尽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