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某工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使某些无法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促进作业场所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某工厂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过程。 3.工作职责 3.1 某工厂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各本部门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3.2 某工厂安委会根据管理要求,指导各部门具体实施对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与管理,其中重点实施部门为生产部、技术部、设备部、酸奶部。 4.工作内容 4.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组织管理措施: 4.1.1 某工厂安委会应按事业部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档案,内容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图、车间有毒、有害因素分布图、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监测表,掌握危害因素的基本情况。 4.1.2 根据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定期组织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1.3 建立健全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指氨制冷系统的技术保障,对氨气泄漏所实行的有效措施和通讯联络信息系统。 4.1.4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及场所,要求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中应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修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4.2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 4.2.1 控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管理措施 4.2.1.1 粉尘作业的工作场所、工序、产生原因,详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1.2 定期检测 定期检测作业点的含尘浓度,检查防尘设施及除尘设备的运行情况,为制定和改进防尘措施,正确选用除尘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4.2.1.3 个体防护 作业现场防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规定职业接触限值以下时,可采纳个人防尘用具作为辅助防护措施,如配戴防尘口罩。 4.2.2 控制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管理措施 4.2.2.1 本单位有毒物质作业的工作场所主要为制冷间和化验室,其工艺工序、产生原因,详见《某工厂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职业病辨别表》。 4.2.2.2 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 4.2.2.3 在具有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化学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