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2课时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课时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第2课时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温故知新第2课时│温故知新我们日常用的灯泡发光时亮度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灯泡的灯丝粗细不同,比较亮的灯泡的灯丝粗.原来是灯丝的粗细引起灯丝电阻的变化从而导致灯的亮度不同.引起灯丝的电阻变化的还有灯丝的长度和材料,我们如何知道哪种材料的电阻率较大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自主探究第2课时│自主探究►知识点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1)根据电阻定律R=ρlS,金属的电阻率ρ=RSl=πd2R4l.测得一段金属丝导线的长度l、直径d,再根据R=UI,用伏安法测出导线的电阻R,即可算出金属的电阻率ρ.(2)主要测量①用________刻度尺测金属丝导线的长度L;②用____________测导线的直径d;毫米螺旋测微器第2课时│自主探究③用伏安法测出导线的电阻R.测出电阻线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的电流I,即可计算出电阻R=UI.为减小误差,计算时应__________取平均值.若用实验中直接测出的物理量来表示电阻率,则金属丝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1)将实验仪器排列到适当(如图2-Z-22甲所示)的位置,断开________,连接电路.实验电路如图2-Z-22乙所示.多次测量开关第2课时│自主探究图2-Z-22(2)用____________测量金属导线的直径,在导线的__________各测量一次,求出它们的________,这就是导线的直径d的测量结果.螺旋测微器不同位置平均值第2课时│自主探究(3)把__________的导线的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次,这就是导线的长度l的测量结果.(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________的位置;闭合开关,再移动________,在电表上有合适的读数时,记录两个电表的读数.(5)继续移动________,再记录两组电表的读数.(6)拆除电路,并将仪器整理好.(7)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R的______,再算出电阻的平均值.(8)将R的平均值、d的平均值、l的测量值代入公式,计算出导线的电阻率.连入电路阻值最大滑片滑片阻值第2课时│自主探究3.注意事项(1)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因金属导线电阻小,为了减小实验的系统误差,必须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在接通电源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状态.(2)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接入点间的那部分被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3)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_________________,以免电阻率因温度升高而变化.太长第2课时│自主探究(4)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阻的两端.(5)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象U-I(图线)的斜率来求.若采用图象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6)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时,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第2课时│自主探究►知识点二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原理、读数方法1.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如图2-Z-23所示)图2-Z-23测砧A、固定刻度B、尺架C、可动刻度E、旋钮D、微调旋钮D′、测微螺杆F.第2课时│自主探究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螺旋测微器的螺距是__________mm,可动刻度一周为50格;旋钮D每旋转一周,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________mm.因此,旋钮D每转过1格,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__________mm.可见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________mm.3.螺旋测微器的操作与读数使用螺旋测微器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小砧A和测微螺杆F之间,先调节旋钮D,在测微螺杆F快靠近被测物体时,改用微调旋钮D′,这样不至于在测微螺杆和被测物体之间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听到咔咔的声音时停止转动,并用止动螺旋止动.0.50.50.010.01第2课时│自主探究►知识点三伏安法的两种电路1.电路图:图2-Z-24甲是电流表外接法,图乙是电流表内接法.图2-Z-242.两种电路的误差分析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中,实际使用的电流表有内阻RA(约为零点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