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2 页[ 陶希圣:从点滴看潮流] 陶希圣祖藉辑 新希望不找职业民国十二年之冬, 我由安庆搭招商局轮船, 到汉口 , 转黄冈仓埠镇老家。我不接受安徽法政专门学校的续聘, 又不寻觅新的职业, 也就闲散下来了。我曾经找过职业。在此以前一年, 即民国十一年之冬, 我还在安庆教书。忽一日接到北京来信, 说是湖北同乡马海饶先生做了修订法律馆馆长, 同乡世交吴炳枞先生做了总纂。修订法律馆现有一调查员的缺, 要我找一个外援, 他们就可发表我补那个缺。安徽法专的教员月薪一百三十元, 那调查员月薪不过一百元。我原没有转职的必要。但是修订法律馆有丰富的藏书 , 调查员的工作就是采辑法学资料。那一地点与工作是值得一谋的。我立刻写一封信给武昌的萧督军耀南( 珩山 ),同时函告督军署机要秘书族兄牧夫, 请他关注。萧接信后, 用“两湖巡阅使”名义致电马馆长, 推荐我为调查员。馆中同人得知这一封电报, 盛传我的职务即将发表。不料另有一个求谋工作的人找了“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的电报, 也来到了。马馆长左右为难。他与吴先生商量, 托乡友写信给我, 问我可否与那人平分那一百元薪水, 仍然是调查员名义。我当即回信辞谢了。十三年上半年 , 我往来家乡与武昌之间, 与小同乡戚第 2 页 共 12 页友数人筹建阳逻到岐亭的公路, 打算经营一个长途汽车运输公司。这次筹划未见成功。到上海去这年七月 ,我接到曾伯猷先生自杭州来信。说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聘他为编辑 , 他转荐我去。我接信后, 立即由仓埠镇到汉口, 搭江轮往上海。轮船一到上海十六铺码头, 一群脚夫跑进统舱,分途抢旅客们的行李。有一个脚夫把我的行李抢了就走, 我只得跟着他走。那脚夫一直走进法大马路, 领我到一家旅馆落脚。我把行李安置在二楼一个房间, 随即打听由上海到杭州的火车。那要到次日上午才能搭车前往。这一夜被臭虫咬得一刻也睡不着。次日上午乘车到杭州。我住在西湖边的旅社,约伯猷晤谈。伯猷陪我游湖, 并共晚餐。七月的杭州特别热。晚餐之后的西湖更热。在暑气蒸腾的夜里, 我们又在湖上赏月。次日一早, 我回上海 , 住四马路一家旅馆。那是杭州客惯住的旅舍。我安置行李之后, 即往闸北商务印书馆, 见李伯嘉先生。伯嘉介绍我见编译所长王云五先生。匆匆一面之后, 伯嘉拿了一份美国金恩公司出版合同稿, 叫我译为中文。这就算是一场考试吧 ! 当日我交出译稿, 次日就到法制经济部上工。生活的关口我在最初的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