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与全球化的制度环境浅析(1) 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分析家们的热门话题,但是对经济全球化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似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少人认为,所谓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才呈现出来的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其实,人们用来说明全球化发展水平的许多核心指标早在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已经达到了,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在某些方面只是刚刚恢复到当时的水平,有些方面甚至还不如从前。波拉尼曾经指出,十九世纪的文明是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的。这所谓的四大支柱就是强权均势、金本位制、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和自由的国家。 1 市场机制在形成十九世纪文明过程中起了基础性的作用,而金本位制则创造条件使各主要国家的市场得以统一。其实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英国的超级经济强国的地位所形成的“霸权稳定状态”。如果说以上制度架构是那个时代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条件的话,那么目前这一场来势迅猛的全球化浪潮是靠什么制度予以保证的呢我们这里着重就全球化过程中的制度环境的变化,从理论上做一点初步的分析。一 、集体行动的逻辑战后初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经济超级大国。世界经济秩序不可避免地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格局。在这个时期美国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我们说这个作用主要指的是它在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确立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世界经济秩序,无论是公平的还是不公平的,建立和维持它总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并且由于它具有一种“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因此建立和维持一种秩序属于典型的“集体行动”。 2 这种努力所付出的成本能否收回并且是否还有经济利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制度服务的提供者控制局势的能力和愿望。根据集体行动的逻辑,战后世界格局中所出现的这种一个国家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局面,正是全局性制度创新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早已有人注意到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政府状态下的种种问题可以用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加以形象地概括:“如果某一块地属于村镇共有,而村镇共同体中的某一成员突然在这一块地里放牧了比其他同乡多一倍的牲畜,那么,他给共同体每个成员所造成的损失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他从中获得的利益却非常大。人们本来可以召集一次全体会议,告知违章者不应该在牧场上放牧比别人多一倍的奶牛,但是这样做实际上并不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这种做法代价太高。”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