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课时: 1 课时(3)学科: 青岛版六年制 小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 24~27 页。(4)学生准备:点子图。二、教学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7 页。【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2.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相互比较中自主掌握优化的方法。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乘的顺序与口算算理。2、第二部分积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三、教材与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青岛版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起始,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经过一定的引导, 学生有能力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利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整合旧知、 推出新知, 帮助学生规范书写过程, 把算理和算法加以提升。 学生只要学会了这部分内容, 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就可以将方法迁移过去。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算法主要是: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 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 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2 / 7 知道这些算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 为什么用哪一位乘就和哪一位对齐(这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什么要把每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如果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算法形成的过程,这些问题就不难理解了。四、设计理念计算教学的核心是处理好算理和算法的关系。(1)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算法主要解决 “怎样计算” 的问题,算理主要回答 “为什么这样算” 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 是算法的基础, 而算法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2)要正确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就应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