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去成长》读后感五篇范文第一篇:《放慢脚步去成长》读后感《放慢脚步去成长》读后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学生时期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教师必须做到而且不难实现的事。走上三尺讲台后,我时时在想,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用心用爱呢。关心孩子的学习困惑,关注孩子的生活细节,抑或是观察孩子的情感状态。我开始觉得这个广泛空洞不着边际的难事,这件易事变得无从下手了。后来和班里的孩子一起读过这本书——《放慢脚步去成长》。这本书让我内心的急切与迷茫得以沉淀。在书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时不时去回味:“让孩子们慢慢长吧,像树一样,长得慢的树才长得好,才有结实的树干和年轮,不要催他们,催他们长得飞快有什么好呢。”是啊。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等待。对于老师来说,用心用爱的教育就更需要耐心,更需要学会等待,急不得半点儿。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份等待变得更美丽动人呢。1、等待中给予希望(首先,我认为在等待中需要给予学生希望)“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今年我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小女孩,上课坐不住凳子,也经常不完成作业,因此隔三差五就被我叫到办公室谈话。尽管如此学生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我有些急了,看到她就会莫名地发火。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顿时我豁然开朗,原来在教育过程中,我缺失的是赏识。于来,我改变了方法,我为她准备了一本“成长故事本”,如果犯了错,她自己写,自己评,然后再由我来分析。在每一次记录中,我都努力找出闪光点鼓励她,支持她。一开始,虽然她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小问题总是重复,有时第1页共8页候真的没有什么改变,但我还会是会在本子里写上“今天,你又进步了一点点。”渐渐地,我发现小女孩的问题减少了,老师,今天我做到了。“这样的话在她本子里越来越多了。所以,只有给孩子幼小的心田撒下了希望和爱的阳光,孩子的心智才能茁壮的成长,用希望的阳光去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吧。我们一定能等到花儿绽放的惊艳。2、等待中宽容差异(在我们给予希望的等待中,还需要宽容差异)1陶行知先生有句话是: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人的成长有其内在的规律,而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重视这个差异,教育效果才会五彩纷呈;而一味地拔苗助长,则会背道而驰。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就是一朵朵没有盛开的“花苞”,更需要我们老师的特别呵护。语文背书是最常规的一样作业,但是我的班上有几个学生总背不出,常常被我留到很晚。他们有时读着读着都会红了眼眶。一脸的无辜,无奈,无助,甚至委屈,愤懑,我看着既心疼又着急。于是,我给他们私下规定,以后语文背书,可以比别人多提醒几次,有难度的只要熟读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我实行分层要求后,学生背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适时的宽容就是给学生喘息的时间,也是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智慧的教育不需要整齐划一。在等待中,相信孩子会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3.等待中静听心声(而成长中的惊喜,只有静听孩子的心声,才会被细细察觉。)“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校园里,我喜欢俯下身子同孩子交流,走进他们纯真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静静地聆听他们的心声,乐他们之所乐,忧他们之所忧。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微妙和稚嫩的,作为老师,我们如果能给学生一个心灵放飞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按照自己的速度慢慢的成长。那么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惊喜,还有职业幸福感。有时周末回来,学生会告诉我在休息日他的所见所闻,许多事在大人的耳朵里听起来很第2页共8页幼稚,或许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我觉得这是贴近学生的最好时机。每一次我都愿意欣喜地分享学生的发现,跟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尽管更多时候碰撞出来的是微弱的火星,但今日的火星必会成为明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