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乡统筹(赴 XX 县区考察报告)[最终定稿]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城乡统筹 ——赴 XX 省 XX 县区考察报告 XX 县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明伟 2011 年 11 中旬,由市委党校组织的 2011 年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对 XX 省 XX 县区实施城乡统筹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听取讲座、实地考察、相互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深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都江堰城乡统筹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XX 县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全市幅员面积 1207 平方公里,辖 19 个乡镇和 1 个科技产业开发区,人口 63 万,城市人口 20 万。从2003 年起,XX 市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统筹城乡的“自费”改革试验。而 XX 县区则在这场改革中一直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经过八年的“自费”统筹城乡改革,地处成都城市圈第三圈层的 XX 县区,通过推行“三个集中”,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了财政集中支付、土地统规统供、统规统建安置、失地农民保障和规范化服务性政府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目前,XX 县区跻身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 5a 级旅游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行列,并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大熊猫栖息 地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品牌。XX 县区也是 XX 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十一五”期间,都江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居 XX 市第三圈层第一位。而都江堰的地区生产总值也跃升至第三圈层的第一位。 (一)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三个集中”,谋求规模化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功实践。 一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机电产业为主的集约环保型工业,推动工业集中发展。建立了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推进机制,龙鼎镁铝、青城万发数字机顶盒、遛洋狗食品等 10 个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全市工业集中度达 62.5%。累计投入 4.57 亿元,完善了园区骨架路网,实施了 110kv 变电站建设,全面启动日处理能力达 3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