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首次从解剖学的角度提出 40 余种眼部病证2.唐初武德年间的太医署中已有“耳目口齿科”3.晚唐王焘《外台秘要》手术:对内障(脑流青盲)提出用针拨(金篦决)。4.唐朝已能配制假眼。5.北宋元丰年间的太医局,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中分出6.《太平圣惠方》详述金针拨内障及胬肉割烙术。7.元末,托名孙思邈《银海精微》论述了 81 种眼病的证因脉治8.宋朝已经开始使用眼镜。9.元末明初倪维德《原机启微》10. 明末傅仁宇《审视瑶函》11. 清黄庭镜《目经大成》12. 清顾锡的《银海指南》眼的组织解剖视器的组成:眼球、眼附属器、视路(通过视路向皮质捏传递信息)。眼球: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网膜},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睫状体)眼附属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眼眶一、眼球(一)眼球壁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其中,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一)外层:纤维膜坚韧而有弹性,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1、角膜分层:前表面曲率大于后表面上皮细胞层,35um,抵抗力强,再生力强;前弹力层,均一一致,无细胞成分,不可再生;基质层,500um,90%,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质地坚韧,有保护作用,损伤后不可再生;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分泌,可再生;内皮细胞层,角膜-防水屏障功能,独特的泵功能,终生不可再生,损伤后主要依靠临近细胞的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陷区。角膜生理特点:是眼的主要屈光介质;具透明性,本身无血管;表面含大量的感觉神经;营养来源于泪膜、房水及角膜缘血管网。2、巩膜,由外向内分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3、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的移行区无明确分界线,亦称角巩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是角膜干细胞所在处。4、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与虹膜根部的连接处。前外侧壁为角膜缘,从角膜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后内侧壁为睫状体前端和虹膜根部。内包含 Schwalbe 线、小梁网和 Schlemm 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是房水排出眼球的主要通道。(二)中层:葡萄膜,富含色素和血管。又称血管膜、色素膜。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瞳孔括约肌,副交感 N,散瞳;瞳孔开大肌,交感 N,散瞳。睫状体,前 1/3 称睫状冠,内表面 700-80 各纵行放射状脊样褶皱称睫状突,分泌防水;后 2/3 睫状体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