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10 年烤烟生产技术方案讨论稿)2010 年,按照“主攻质量、提高单产、突出特色、增加效益”的烟叶工作要求,生产“高香气” 、“中烟碱”、“低危害”、“低焦油”的无公害清香型特色烟叶,以彰显我州烟叶特色,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结合我州生态特点及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和“减工 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以主攻质量和凸显特色为主要任务,注重烟株营养平衡和烟叶成熟度,加大烤烟生产技术培训力度,狠抓规范化操作,强化标准化生产,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黔西南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促进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二、目标与任务(一)产质指标:亩产140 公斤以上,上等烟40%以上,上中等烟85%以上, 平均单叶重 7— 9 克,等级合格率80%以上,亩产值2000 元以上。(二)烟叶化学成份指标:下部叶烟碱含量1.5%左右,中部叶烟碱2.0%左右,上部烟3.5%以内。总糖22— 28%,氯 0.6%以下,钾2%以上,淀粉含量4.5% 以下,糖/ 碱比 10 左右,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协调。(三)烟株生物学指标:田间生长整齐一致,行间似交非交,叶片厚薄适中,叶面清秀,分层落黄均匀, 打顶后株高 110— 120cm留叶数在 20 片至 24 片(兴 烟一号除外) ,顶叶长度不超过腰叶,株型呈腰鼓型或筒型。(四)评吸指标:烟叶燃烧性好,灰白色,香气量足,香气质好,清香味突出,具有我州清香型特色,烟气协调性好,工业可用性强。三、生产技术操作要点(一)调整布局1、全州推广用缓坡、平整的空白地,早熟油菜地种烟,不用晚熟麦地及排水不良、土质过粘、易感青枯病、黑胫病的土地种烟。不准用林荫地、采光条件差的土地种烟。2、优化布局:一是优化区域,烤烟种植向水源条件好、热量条件好、光照条件好的优异生态区转移;二是优化土地,选择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氮素供应易于调整的壤土或黄沙壤土种烟,实现陡坡地向缓坡地、坪子地转移,贫瘠瘦土向水肥条件好的上中等肥力土地转移。禁止用寨脚田种烟,零星分散向适度集中转移;三是优化农户,种植计划向生产技术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有轮作条件的农户倾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提升烟农户均种植规模。3、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烤烟生产体系:一是烟地实行轮作,有条件的烟区推行三年轮作制,条件差的也要保证隔年种植;二是一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