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9 牛顿在暴风雨中课时:11.在阅读中认识 10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罕见、泛滥、心甘情愿”等教学目词语,区别同音、形近字 “蓬”和“篷”。2.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尝试根据句中矛盾之处提出疑问。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模仿文中连动句式,学习把句子写具体。4.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过程,感受牛顿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罕见、泛滥、心甘情愿”等词语。2.边读边思考,尝试根据句中矛盾之处提出疑问。点: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过程,感受牛顿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难点:(1)标小节课前(2)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预(3)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习:(4)朗读课文 9、10 小结,根据句子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写在句子旁边。一、导入新课,简要了解牛顿1.(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已学课文)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勤奋好学的陈毅、刻苦练功的梅兰芳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爱迪生。2.(引出主人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英国科学家牛顿。板书:牛顿,指导书写“顿” 字,并简介牛顿。(出示牛顿图片)牛顿:英国人,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少年时期的牛顿是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走进故事《……》11.边读边思考,尝试根据句中矛盾之处提出疑问。2.从字里行间感受牛顿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个性化调整3.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暴”字,齐读课题。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外名人,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名人的故事中感悟名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在学习本文之前,引导学生回顾陈毅、梅兰芳、爱迪生这几位名人的优秀品质,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简介牛顿,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整体把握,了解文本内容1.出示自学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边读边思考: (什么时候) ,牛顿为了 (什么) ,在暴风雨中(干什么) ,他的妈妈看了后决定 (干什么) 。2.交流。说明:三年级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较弱,教师根据这一实际,通过设计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叙事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说简洁。这既为后文学习作铺垫,又渗透了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 1-4,感受暴风雨的猛烈。1.引导交流: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罕见、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