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赏识教育在高校教学的运用 摘要: 当代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急需探求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大学生处于特别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仍需要获得老师的赏识不断强大自己。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将赏识教育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试图从内因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培育其主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改善教育效果。 关键词: 赏识教育;高等教育;潜能;主动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得当等各种因素 ,当代大学生厌学、堕学、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欠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而部分“好”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爱钻研,加上外界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善,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比过去的“好”学生提高很多。所以,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作为老师,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差”学生觉悟学习的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改善教育效果,我校实行 1 到 2 个班的专业小班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环境下,老师更易于关注学生的个体进展。赏识教育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普遍现象及学校授课环境的变化,以学生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如何将赏识教育方法应用于高校教学、教育过程中。 一、赏识教育 早在中国古代的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中,就有了“赏识”的内涵,“乐学”、“好学”的教育境界。到了中国近现代时期,当时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蕴含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当代,周弘是我国最早明确赏识教育、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全面提倡、推广和实施的。赏识教育逐渐被拉入到大家的视野中,成为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1]。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激励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从根本上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仅仅适用于初等教育,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 二、大学生对赏识教育的渴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激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产生优良效果[2]。目前,赏识教育多应用于中小学及幼儿教育阶段,在高校教学中很少被重视。然而,每名学生,包括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为了解大学生的想法,笔者在我院 2024 级学生中做了一次有关学生对赏识教育行为的问卷调查,如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