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上一排小动物和各种脊兽,都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2016-01-1422:3612感谢知乎网友“旧集散地”将下文授权给“筑视网”发布,这里作者详细解读了中国古建屋顶各种脊兽的来历及用途。看下文之前要先牢记这张图。重檐歇山殿是用各种兽各种脊各种装饰最复杂最多的一种房型。用重檐歇山来举例最合适不过了。如需了解脊兽还要先大概了解一下古代建筑的分类请移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892385/answer/77895101五脊六兽是统称,分为:螭吻、望兽、合角兽、垂兽、戗兽、角兽、套兽、走兽、筒瓦、勾头、滴水、正脊、垂脊、戗脊、宝顶、等。古代大部分房子都是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都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庑殿顶叫戗脊)共5条脊,每条脊两端都有一个兽,共6个。统称五脊六兽。所以说人五脊六兽的就是说他天天蹲着没事干,闲的D疼。现在的小文青喜欢的马頔还演过一部电影就叫《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当时的马頔还远没有现在的名气。扯远了下面一个一个来说。最主要的是螭吻。也叫鸱吻,但是不叫鸱尾。有些人容易把螭吻鸱尾混为一谈,其实是不严谨的。唐朝以前叫鸱尾,是这样的向内翻卷,取大鹏欲飞行前尾巴上翘之意。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李家庄的南禅寺--建于唐代的木结构,房顶就是唐鸱尾。话说山西的老建筑真(此处为赞美嫉妒语气)多啊,到处都是宝贝。日本唐招提寺金堂上的鸱尾西安很多翻修的古建筑房顶也是鸱尾宋代鸱尾,唐鸱尾向明螭吻过渡的一种产物。山西平顺大云院---北宋年间鸱尾此图来历不明,不知何年产物,看形状应是宋朝。有评论说是辽代。都是属于唐朝到明代中间过渡的时期。等找到此图的建筑自然就明白了。螭吻的来历,民间传说龙生九子,第八子就是螭吻,口阔嗓粗而好吞,取其灭火消灾。唐之后,皇帝把自己化身成真龙天子。而鸱尾是凤鸟的尾巴,是女性的代表。从此龙的形象就开始逐渐代替鸱尾。但与飞禽不同的是走兽都是夹着尾巴,螭吻都是向后卷着尾巴。各种有代表性的螭吻形状。可以看到从隋唐到明清螭吻的演变过程。明清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下图的明清螭吻的部件名称。螭吻安装在正脊两端,俗称吞脊兽,上唇要高于正脊。所谓的正脊不掩上唇,垂脊不掩下爪。此图为明代官方螭吻的样式。故宫等官方都是这样款式,比较规整严肃,民间的都比较活泼多变。屋顶的螭吻。上面的仔龙必须低头俯首老龙,不能过于张扬。而且后面的背兽很小。很呆滞。背部插一把剑有很多传说,其中一说说法是剑插仔龙,不让仔龙飞上天,让仔龙听命于老龙,老龙代表皇帝,仔龙代表什么不言而喻了。而民间的比较多变,有些甚至仔龙张牙舞爪,仰天长啸风头完全压制了老龙。后面的背兽也很突出。拍摄与山西五台山十字歇山顶的脊兽非常精美。山西稷山青龙寺-只有老龙没有仔龙。青海省乐都区曲坛乡瞿昙寺-细卷尾螭吻和五把鬃垂兽和字体花样垂脊和藏文猫头。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北方少有的鱼龙螭吻,龙头鱼身(鱼龙也叫鳌鱼)但是是泥塑和砖雕的。不同于南方的灰塑。江南和南方的螭吻多是鱼龙吻兽取鱼跃龙门之意,但不能变成真龙天子,就变成一种鳌鱼,龙头鱼身的鱼龙吻兽。但此种鱼龙多是灰塑,由工匠现场堆塑而成,固形状没有规制,随心所欲。灰塑--以石灰为主要原料,配以稻草、砖块、木架等在施工现场塑造出神仙、人像、花朵、龙凤等形象。现场雕塑这这一特点是与北方泥塑砖雕的最大不同。图片来源于度娘房顶就是鱼龙吻兽@陈柏林评论说是日本佐贺城鯱の門上的吻兽。另外从瓦头,正脊做法也可推断不是我国常见建筑形制。谢谢陈柏林。拍于大理喜洲一个戏台。房顶就是灰塑鱼龙坐落于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的吴氏大宗屋顶的鱼龙吻兽广东均安镇上村李小龙的祖居其他非常用形状欣赏:苏式建筑除了典型的鱼龙吻外还有哺鸡脊兽、哺龙脊兽、狮吻兽等。江南哺鸡吻脊兽闽粤镶瓷卷草吻山西晋城市泽州县俯城村玉皇庙大殿两个不同的螭吻。一个飞尾、一个常见的卷尾。山西晋城青莲寺---有老龙有仔龙有背兽但竟然是个鱼尾。2、望兽望兽的螭吻的变种,螭吻是吞脊兽,口向内。多安装在重要建筑上。望兽口往外。多安装与门楼钟楼等之上,取瞭望之意。也安装在歇山顶的垂脊、戗脊上当作垂兽戗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