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shock)是儿科经常遇到的危急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苍白有花纹、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等综合征象。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环节。【病因】1. 血容量不足:由于大量出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呕吐、腹泻、大量排尿等)、失血浆(烧伤、腹膜炎、创伤、炎症)等原因,血容量突然减少。2. 创伤:多因撕裂伤、挤压伤、爆炸伤、冲击波伤引起内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此外骨折和手术亦可引起创伤性休克,属神经源性休克。3.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等感染,亦称中毒性休克。4. 过敏: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青霉素过敏,常引起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死亡。5. 心源性因素: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瓣膜口堵塞、心肌炎、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等。6. 神经源性因素: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病情评估】(一)病史收集:注意询问休克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及经过,是否进行抗休克治疗,如静脉输液,液体成份是什么?是否应用升压药物,药物名称、剂量、治疗后反应等。注意询问伴随症状、出现时间及程度等。(二)病情观察:休克可按其特征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虽然可以观察到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的体征(如乳酸性酸中毒、少尿、神志清醒度的改变)但孩子的血压是正常或稍偏低的;当血压降低时就进入了休克的失代偿期(见表1)。护理的关键在于通过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早发现休克的前期表现,为休克的早期诊治争取有利时机,临床上重点观察以下内容:① 神志状态:如不安、忧虑、躁动、抑郁等;② 皮肤:温度、湿度、冷热、充实感;③ 粘膜:颜色、潮湿度;④ 甲床: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⑤ 周围静脉:塌陷或充盈;⑥ 颈静脉:塌陷或充盈;⑦ 脉搏:脉率、脉律、充盈度;⑧ 呼吸:次数与异常呼吸深度;⑨ 尿液:每小时记录尿量,测尿 pH、比重、尿糖等。表 1 轻重型休克的临床表现症状轻型重型神志尚清楚,但有烦躁或委靡意识不清、昏迷或惊厥面色、肤色面色苍白、皮肤干冷、轻度花纹面色青灰、皮肤湿冷、明显花纹肢温手足发凉、甲床轻度发绀四肢凉近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