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法技术交底一、台阶法适用范围单线隧道Ⅲ、Ⅳ、Ⅴ级围岩。二、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三、台阶法施工步序台阶法施工步序图Ⅳ级围岩台阶法断面示意图Ⅴ级围岩台阶法断面示意图1、施工工序说明(1)开挖1部台阶,施作1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施工临时横撑(仅适用于台阶法加临时横撑)或临时仰拱(仅适用于台阶法加临时仰拱)(2)上台阶施工至适当距离后,分左右开挖3部,左右要错开3米,施作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3)灌筑该段内Ⅵ部底板(或仰拱)。(4)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筑Ⅶ部二次衬砌(拱墙衬砌一次施作)。2、开挖尺寸要求建议上下台阶分界为内轨顶上197cm(此处为钢架直线与圆弧交汇处)。现场要形成明显的上、下台阶施工工作面。3、台阶法施工要求(1)开挖进尺控制:台阶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上台阶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V、VI级围岩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IV级围岩不应大于2榀钢架间距,边墙开挖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2)台阶高度、长度控制: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时,应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和高度。各部台阶长度不宜过长,上台阶长度不得大于10米,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台阶长度应控制在一倍洞径。上、下台阶高度比例以1.5:1为宜。下台阶开挖左、右侧应错开3m拱架的距离。(3)临时支撑、临时仰拱:当钢架拱脚下沉或内移时,应在上台阶底部设临时横撑或临时仰拱,若钢架拱顶发生明显下沉时,应设临时竖撑。拆除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时,应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确定拆除时间和长度,并不大于2榀钢架间距。(4)安全步距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应及时施作并封闭成环,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仰拱一次开挖不得大于3m。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Ⅳ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Ⅵ级围岩不得大于70m。4、台阶法施工建议1)各架子队相同衬砌类型的格栅、型钢加工应统一尺寸,使架子队之间可以调用。2)格栅、型钢的尽量少分节,提高拱架安装质量。V级围岩抗震设防型钢分节示意图(无砟)(放大8cm)四、质量控制标准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单位:cm)围岩条件类别开挖部位Ⅰ、ⅥⅡ、ⅢⅣ、Ⅴ拱墙线性超挖101215隧底121、质量检测1)中线及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检测,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2)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不大于0.1㎡)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小于10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严禁断面欠挖。隧底开挖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应大于0.1㎡,侵入断面不大于5cm。3)洞身开挖中,地质工程师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要求地质工程师每开挖一环,应立即对对工程地质进行素描。4)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应大于等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线上均匀分布。要求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炮眼痕迹保存率。2、质量保证措施1)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临时钢架应在主体结构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拆除,拆除前后应加强拱顶下沉量及周边变形量的观测,每次拆除长度不大于15m。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2)成立超欠挖管理领导小组,编制超欠挖管理办法,制订详细的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3)派专人负责超欠挖控制,每次爆破由专业工程师值班检查监督爆破全过程,以保证钻爆作业按设计进行4)每循环用断面仪对开挖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光面爆破质量。5)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Ⅰ、Ⅱ级围岩不超过200m,Ⅲ级不超过120m,Ⅳ级围岩不超过90m,V级围岩不得大于70m。五、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时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2、如有超前支护等辅助施工措施,应首先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