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总布置设计及精确装配校合1.2.1总布置设计线图:在进行三维总布置建模之前,为了为其他子项目组(如车身、造型等)快速提供设计硬点和设计参数,可以先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二维的总布置设计,然后可以将其应用于三维设计,具体如下内容: (1) 绘制总体布置控制线图:基于开发车型的参考车型或标杆车型或竞争性车型的数据测量和BENCHMARK研究,在取长补短的原则和优化组合与差异性结合的原则基础上,表示出在整车造型控制线图,并结合人机工程、轴距、座椅尺寸、离地间隙等。基于标准座标系,获得初步的总布置结果和数据(图1.2.1)。 (2) 绘制总布置图的坐标系,据设计要求选定的基本尺寸确定设计坐标系,作为设计开发的坐标设定。(见示范图 1.2.2);中国采用右手定则, 将前轮中心作为 X 轴零线,向车后为正,每隔 100 或 200mm 画一坐标线, 并在坐标线的一头分别标出 1X 和 2X…; Y 轴以左右对称中心线为零线,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每隔100 或 200mm 画一坐标线,并在坐标线的一头分别标出 1Y 和 2Y…; Z 轴以车架上平面线或承载式车身地板平直段的地板下平面线为坐标零线, 每隔 100 或 200mm 画一坐标线,并在坐标线的一头分别标出 1Z 和 2Z….欧洲和德国常用左手定则. (3) 驾驶区布置线图,表示出驾驶区的纵向、横向、腿膝部和头部活动区的坐标相对位置。及人机工程布置的满足程度及结果(见示范图 1.2.3)。图 1.2.1 总布置控制线图或总布置图图 1.2.2 坐标系及坐标线绘制(右手螺旋定则,欧州德国用左手定则)图 1.2.3 按照人机工程学进行驾驶区布置1.2.2 发动机传动系统的布置(1)布置形式汽车发动机总成及附件的布置有几种形式: (a)、前置前驱动(纵置和横置两种); (b)、前置后驱动(纵置); (c)、后置后驱动(纵置和横置两种); (d)、中置后驱动(纵置); (d)、四轮驱动(纵置和横置两种); 多数布置形式的散热器及空调冷凝器布置到前舱中,其优点是发动机散热器及空调冷凝器冷却效果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前舱空间,便于维修保养。(2) 发动机匹配汽车可配置不同型号发动机, 要校合尺寸空间及发动机悬置设计,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a)、振动噪声最低,要分析计算;(b)、维修最方便,建议进行三维装配流程仿真;(c)、传动系统进行动力性、经济性优化。(d)、benchmark 同类车的比对研究与借鉴。(3)尺寸布置和建模要求(a)传动轴夹角水平面(俯视图)内接近零在-1~+1 度之间最好,最大为-5~+5 度,上下跳动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