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VIP免费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_第1页
1/5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_第2页
2/5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不知从何时起,父母们、老师们提起教育来往往与孩子的分数挂钩,与孩子的智商挂钩,“德、智、体、美、劳”中只剩下了一个“智”字,于是高分你能者出现了,有地无德者出现了,于是我国留学于国外地人高才生会因为嫉妒去开枪行凶。我们国内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身体不合格竟会持刀伤人……是心理素质问题么。是性格问题吗。我认为答案很简单,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忽略了道德习惯的培养。而道德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我从书上看到有些人嘲笑英国人吝啬,事例是有个英国人在公共汽车上吃苹果,连苹果核都吃掉了,事后一问那个英国人才知道原来公共汽车上没有果皮箱,人家吃完苹果没处丢核,只好吃下去,我很敬佩这个人,因为他从小受到这样的教养;不能随地乱丢东西,他就一直那样做,即使条件不充足他也不会改变习惯。还有些书刊上介绍美国的学生经常带着糖果,下课后会说笑间吃几块糖,但都很自然地把糖纸放到口袋中或书包里,从没有人扔到地上。而我们这些号称“文明三古国”里的中国人呢。我亲眼见过许多年轻漂亮的女孩子,站在车站等车时吃些糖果,随手将纸扔到地上,她们身边就有垃圾筒;也曾亲眼见过一些孩子打骂长辈,他的父母就站在一边无动于衷。这样的人即使他上最好的学校得最高的分数他也不会成功,因为他缺乏最基本的道德习惯。基本的道德习惯包括什么呢。它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言行一致、关心同情他人、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朴素、不浪费、文明礼貌等等。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而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作为基础,做事不会礼仪,那不管他是什么性格,做出事情来都会很不合适。中国自古以来是以讲道德著称的,经历了“五四”新旧文化交替,经历了1949年不同社会体制的变换,经历了“大年浩劫”对一切古旧文化的否定,使得很多人茫然,失去了方向,而8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又太注重物质文明,使得精神文明被忽略了,道德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如今,看到关鸿羽所著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把德育放到了首位,而第1页共5页且用了极大的篇幅来描述道德习惯的培养,使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培养道德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重视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认认真真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著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完后不由得感到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非这本书有多重,而是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让我深深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的美德有两类——理智的和道德的,理智的美德由教育产生和发展,道德的美德由习惯而来。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正如书的封面上的一行小字——“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当然是好习惯,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啊。小事决定成功,如若家长和老师还在一味追求高分,只重视孩子智育的发展,想必要培养一个杰出的人才,那也是难事。因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面对孩子,我们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影响力。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育者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教育无小节。在学生活动的世界里,教师应约束自己,不要以为是细枝末节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知道细枝末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话更具吸引力的。每个教师都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有一位诺贝尔获奖者被人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