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8054—2008《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表》的使用见《质量检验专业技术培训教材(附录)》内部资料(p185-223)一、计量抽样检验适用场合主要是:产品质量特征性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生产过程应处于统计稳定状态。二、术语与定义、符号1、标准型抽样检验为保护生产、使用双方的利益,把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固定为某特定数值的抽样检验。本标准:α=0.05,β=0.102、接收常数k计量验收抽样的接收准则中,由合格质量水平和样本量所确定的用于决定批是否可接收的一个常数。3、抽样方案规定样本量和有关接收准则的一个具体方案。本标准抽样方案的形式:(n,k)4、检验方式检验方式由所要求质量规格界限的情况确定。本标准有上规格限U、下规格限L和双侧规格限三种方式。5、质量统计量QU、QL由规格限、样本均值和批标准差(或样本标准差)构成的函数,用来判断批能否被接收。分上规格限和下规格限两种质量统计量。6、U:上规格限L:下规格限7、p:批不合格品率;8、p0:以批不合格品率为指标时的合格质量;9、p1:以批不合格品率为指标时的极限质量;10、μ:批质量特性值的均值,简称批均值;11、σ:批质量特性值的标准差,简称标准差;12、:批标准差的统计估计值或经验估计值13、μ0L:合格质量的下规格限;14、μ1L:极限质量的下规格限;15、μ0U:合格质量的上规格限;16、μ1U:极限质量的上规格限;ˆ17、x:样本中单位产品质量特性值;xi:表示第i个单位产品质量特性值;18、R:样本极差;19、QU:上规格限的质量统计量。其中σ法:QU=(U-x平均)/σs法:QU=(U-x平均)/s上两式是以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σ法:QU=(μ0U-x平均)/σs法:QU=(μ0U-x平均)/s上两式是以均值为质量指标20、QL:下规格限的质量统计量。其中σ法:QL=(x平均-L)/σs法:QL=(x平均-L)/s上两式是以不合格品率为质量指标σ法:QL=(x平均-μ0L)/σs法:QL=(x平均-μ0L)/s上两式是以均值为质量指标21、Pa:检验批的接收概率22、α:生产方风险;β:使用方风险;23、n:样本量ni:第i次试抽样量;24、Φ(x):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Φ(x)=[1/(2π)0.5]exp(-x2/2)25、Tn-1(δ,x):自由度为n-1,非中心参数为δ的非中心t分布函数的分位数。二、计量抽样检验方案的分类1、按产品质量水平的衡量方式分类(1)以质量特性总体分布的平均值μ为衡量质量水平的抽样检验方案(2)以总体不合格品率p为衡量质量水平的抽样检验方案。以上两种抽样检验方案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分布参数(μ,σ)推算出总体不合格品率p2、按总体分布的标准差是否已知分类(1)σ法:即总体分布的标准差σ已知,可以利用样本均值与批标准差来判断交验批是否可以接收的方法(2)s法:当批标准差未知时,利用样本均值与样本标准差来判断批能否接收的方法3、按产品规格界限分类(1)单侧上规格界限U的计量抽检方案(针对望小值质量特性)(2)单侧下规格界限L的计量抽检方案(针对望大值质量特性)(3)双侧规格限的计量抽检方案(针对望目值质量特性)三、以批不合格品率为指标的计量抽样检验1、合格质量(水平)p0满足规定的要求的质量水平。抽样检验中,对应一个确定的、较高接收概率的、被认为满意的批质量水平(p0)2、极限质量(水平)p1对于孤立批,为进行抽样检验,限制在某一低概率的(被认为不满意的批)质量水平p1四、以质量特性的均值为指标的计量抽样检验1、规格限T:判定单位产品是否合格的界限;2、上规格限TU:合格单位产品所允许的质量特性最大界限值;3、下规格限TL:合格单位产品所允许的质量特性最小界限值;4、μ0L:合格质量的下规格限;5、μ1L:极限质量的下规格限;6、μ0U:合格质量的上规格限;7、μ1U:极限质量的上规格限;五、质量统计量QU与QL实施抽样检验,记录检验数据,进行统计与计算1、σ法:2、s法:用QU与QL与接收常数k比较,并判断交验批能否接收。当QU≥K时,或/和QL≥K时,判断交验批接收;当QU<K时,或/和QL<K时,判断交验批拒收;LxQxUQLUsLxQsxUQLU六、抽样检验的程序(共8条)1、选择抽样类型:σ法,还是s法;2、确定检验方式:有三种,确定其中一种上规格限、下规格限、双侧规格限;3、规定合格质量与极限质量的上规格限和(或)下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