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康复护理霍山县医院中医康复科:张孟概述:•1.概念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根、脊髓、血管或其他相关组织,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颈椎病多见于期青壮年或老年,40-60岁为高发年龄,男多于女,C4-C5和C5-C6为好发部位。•2.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根据病理变化,结合症状体征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各型临床表现颈型以软组织损害为主,主要表现为颈枕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肉僵硬等神经根型小关节骨性增生或椎间盘侧后方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主要症状为疼痛向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仰头咳嗽咳加重疼痛。脊髓型椎间盘后方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或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表现为下肢沉重乏力、步态不稳,上肢疼痛、麻木、手无力、上肢腱反射亢进,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椎动脉型椎动脉供血障碍而出现以头部症状为主的病变,表现为体位性眩晕、头痛、晕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交感神经型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前者临床表现为头痛、耳鸣、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多汗、肢体发冷等,后者表现为头晕眼花、心动过速、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增加等主要功能障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各型颈椎病的表现大不相同,如上臂、前臂和手指反射性疼痛,手指有麻木、异样感,手指活动不灵等。感觉功能障碍下肢沉重乏力、步态不稳,上肢疼痛、麻木、手无力、上肢腱反射亢进,下肢肌张力告、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至部分肢体感觉下降。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下降各型颈椎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穿衣、如厕、梳头、行走、吃饭等,均会影响社会参与能力。康复治疗劲椎牵引是颈椎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手段。物理因子治疗各种温热效应的治疗方法和冷疗均可使用。运动疗法包括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如关节松动术、颈椎病医疗体操等。药物治疗以甾体抗炎药与非甾体抗炎药为主。中医疗法包括按摩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等。护理(一)主要护理问题(二)康复护理目标(三)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护理问题舒适的改变与疼痛、颈部活动有关。自理能力下降与神经根、脊髓受压程度有关。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跌倒的危险与椎动脉受压程度、快速扭转头部有关。相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和相关药物用法的知识有关。康复护理目标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疼痛缓解局部胀痛和肌肉痉挛消除。患者颈部活动功能改善,ADL能力改善。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及时治疗与处理。患者掌握了相关用药知识及健康预防知识。康复护理措施•1.颈椎病的护理常规•2.颈部医疗体操颈椎病的护理常规•颈部制动颈领或颈托固定:急性期制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保证颈部损伤及失稳的修复。颈椎脱位、骨折患者必须固定。指导患者正确佩戴。早期观察有无不适,如疼痛、麻木加重等,轻微不适应需坚持,2-3天能适应。•牵引牵引中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时,需立即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牵引物的高度距离适宜,牵引物及牵引绳妥善固定,防砸伤。注意皮肤有无受压,可用棉垫保护。年老体弱、呼吸功能不全及全身状态虚弱者不宜在睡眠时牵引,宜采用半卧位牵引,以免引起呼吸道梗阻或颈动脉窦反射性心跳停博。避免饱餐牵引,以免影响消化、呼吸、心血管功能。•合理用枕枕高10-15cm,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和保暖性。仰卧时,枕头置于颈后部,枕头高度以患者拳头直径为宜,使颈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凸位置,颈部肌肉得以充分休息。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以患者肩峰至同侧颈部的距离为宜,置于肩以上,使头部与床平行,颈椎保持中立位,这样可保持颈部肌肉得平衡。•颈部保暖睡眠和外出时颈部应避免冷风的直接侵袭,注意颈部保暖,冬季可用围巾保护。•物理疗法的观察及护理明确物理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好治疗前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对治疗的顾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帮助患者做好训练前的必要准备,如排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