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12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并发症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中有异常浆细胞的增殖,主要浸润骨髓和软组织,它能产生单株(M)球蛋白,引起骨骼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内出现本一周氏蛋白,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肾功能损害及反复感染。该病好发于 50〜60 岁的老年人。如果肾脏出现受累,则称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髓瘤增生破坏骨骼和浸润髓外组织产生大量异常 M 蛋白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以贫血、骨骼损害和肾脏病变最为突出。肾脏表现(1) 蛋白尿是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早期表现,血尿少见,偶见管型尿,没有高血压和水肿表现。尿蛋白定量多少不等,主要为本一周氏蛋白,为溢出性蛋白尿。(2) 肾病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中肾病综合征少见,出现则提示肾脏淀粉样变或轻链沉积病。特点是:大量非选择性蛋白尿,无高血压,双肾体积增大,无肉眼血尿。(3) 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肾小管间质病变发展而来,特点是:贫血出现早,及肾功能受损程度不成正比;临床多无高血压,有时甚至血压偏低;双肾多无缩小。(4) 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发病为在慢性肾小管损害的基础上,综合因素所致。如在病程中发生大量管型阻塞肾小管,引起急性梗阻性肾病;高钙、高尿酸血症形成结石阻塞肾小管;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造影剂的使用都会加重原有肾损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5) 慢性肾小管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肾损害以肾小管最早和最常见,表现为口渴、多饮、夜尿增多,尿浓缩和酸化功能障碍,尿钾、钠、氯排泄增多,或出现范可尼综合症。(二)肾外表现(1) 对骨骼的浸润最常侵犯的骨骼是颅骨、肋骨、胸骨、脊椎和四肢长骨的近侧端。由于瘤细胞在骨髓腔内无限增殖,导致弥漫性骨质疏松或局限性骨质破坏。骨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以腰部最为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及四肢骨。初起时疼痛可为间断性或游走性,后渐加重而呈持续性。局部有压痛、隆起或波动感;可伴发病理性骨折,经常不在负重部位,常有几处骨折同时发生。(2) 对骨髓的浸润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引起骨髓象的明显改变。在周围血象中,表现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偏低,晚期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3) 对其他器官的浸润由于脊椎的骨折或骨髓瘤本身对脊神经根的压迫或对脑和脊髓的浸润、可引起神经痛,感觉异常,甚至瘫痪。由于瘤细胞在全身的浸润,使肝、脾、淋巴结肿大,以肝大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