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损伤控制”:最早用在航海领域损伤控制”:最早用在航海领域((1950s)1950s)。。描述一艘军舰虽然局部损坏却描述一艘军舰虽然局部损坏却能维持任务完成航行的一种能力能维持任务完成航行的一种能力(“(“thecapacityofashiptoabsorbthecapacityofashiptoabsorbdamageandmaintainmissiondamageandmaintainmissionintegrity”——USNavyintegrity”——USNavy))USSCole12October2000Aden,Yemen损伤控制外科:损伤控制外科:在救治严重创伤病人时在救治严重创伤病人时,,改变改变以往在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以往在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但又能控制伤情的但又能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病使病人获得复苏的时间人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黎介寿)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黎介寿)损伤控制外科理念产生损伤控制外科理念产生早期实践:早期实践:18941894年年KusnetzoffKusnetzoff和和PenskyPensky应用纱布填塞肝脏止血和早期终止手术救应用纱布填塞肝脏止血和早期终止手术救治的方法。治的方法。19811981年年FelicianoFeliciano等等1010例肝脏出血仅应用肝周填塞生存率达例肝脏出血仅应用肝周填塞生存率达90%90%。。19831983年年StoneStone等等指出凝血功能障碍是大出血病人预后不良指出凝血功能障碍是大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应尽早终止手术应尽早终止手术,,逆转病人的全身状况和凝逆转病人的全身状况和凝血功能血功能,,待情况好转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待情况好转后再行确定性手术。理论形成理论形成19931993年年RotondoRotondo等回顾性总结了等回顾性总结了2222例腹例腹部严重穿透性创伤部严重穿透性创伤,,发现其中发现其中1313例先行控制出血例先行控制出血,,暂时关闭损伤的空腔脏器暂时关闭损伤的空腔脏器,,减轻污染减轻污染,,避免加重进避免加重进一步损害一步损害,,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作进一步处理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作进一步处理,,其其存活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存活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77%11%),∶(77%11%),∶首次提首次提出出了“损伤控制”的理念。了“损伤控制”的理念。理念深化:理念深化:战争实践:分期手术、分期救治战争实践:分期手术、分期救治应用领域应用领域创伤创伤非创非创伤性外科疾病伤性外科疾病————死亡三联征死亡三联征11、低体温、低体温22、酸中毒、酸中毒33、凝血障碍、凝血障碍严重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严重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11、低体温(体温低于、低体温(体温低于35℃35℃))原因:受伤现场低温环境原因:受伤现场低温环境身体暴露身体暴露失血、低血流状态失血、低血流状态麻醉麻醉术中体腔暴露术中体腔暴露大量补液及灌注冷液体大量补液及灌注冷液体低体温低体温创伤重症患者常见创伤重症患者常见66%<36℃66%<36℃23%23%<34℃<34℃严重创伤患者体温严重创伤患者体温4.5℃/h4.5℃/h低体温危害低体温危害致死性的心律失常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心排血量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氧离曲线左移氧离曲线左移凝血酶促反应抑制凝血酶促反应抑制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PT/APTTPT/APTT延长延长组织有效灌注不良组织有效灌注不良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凝血障碍低体温危害低体温危害当中心温度从当中心温度从34℃34℃降至降至32℃,32℃,伤员伤员死亡率从死亡率从40%40%升至升至100%100%。。术后体温术后体温<35℃,<35℃,死亡率较死亡率较>35℃>35℃升升高高4040倍。倍。22、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原因:低血容量休克原因:低血容量休克→→组织灌注不足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乏氧代谢细胞乏氧代谢→→乳酸升高乳酸升高→→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危害:危害:11、干扰凝血机制,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加速血液、干扰凝血机制,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加速血液丢失。丢失。22、引起肾上腺受体解耦联,对内生和外源性儿茶、引起肾上腺受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