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与高尿酸血症24/10/24痛风的定义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的属性: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24/10/24高尿酸血症的定义•高尿酸血症(Hyperuricimia,HUA):是指370C时血清中尿酸含量超过420μmol/L•这个浓度为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超过此浓度时尿酸盐即可沉积在组织中,造成痛风组织学改变。24/10/24尿酸的排泄内源性尿酸外源性尿酸80%20%每天产生750mg尿酸池(1200mg)肾脏排泄2/3肠内分解1/3进入尿酸池60%参与代谢每天排泄500-1000mg24/10/24痛风分类•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除1%左右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病因未明。•继发性痛风:继发于其他疾病,比如肾脏病、血液病,或肿瘤放射治疗、化疗等原因引起。24/10/24病程及临床表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发作期•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24/10/2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而无症状•5%—12%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24/10/24急性发作期•起病急,大多数在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h左右达到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疼痛,多在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最常见在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膝、腕关节等也可受累。•可伴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出现白细胞升高、ESR增快。24/10/24痛风急性发作诱因饮酒过度疲劳创伤受凉药物高嘌呤饮食手术(术后3~5天)放疗24/10/2424/10/24间歇发作期•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大多数患者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进展,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受累关节增多。•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24/10/24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痛风石好发于耳轮、手指、足趾等关节(见图)。24/10/2424/10/24肾脏病变•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急性尿酸性肾病24/10/24慢性尿酸盐肾病–微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表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早期蛋白尿和镜下血尿等,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24/10/24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呈饱和状态,在泌尿系沉积形成结石•痛风患者中发生率在20%以上24/10/24急性尿酸性肾病•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剧升高,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表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少见,多由恶性肿瘤放、化疗等继发原因引起24/10/24实验室检查血-尿酸、相关血脂、血糖尿-尿酸、PH值关节液X线-骨质破坏超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尿路结石等24/10/24血尿酸•成年男性血尿酸值约为35-70mg/dl(1mg/dl=5.945μmol/L),女性约为25-60mg/dl•急性发作时也可正常24/10/24尿尿酸•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600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60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但不能除外同时存在两方面缺陷的情况。•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800mg进行区分24/10/24关节液•量-增多,乳白色不透明•细胞数-常>50000/ul,中性粒细胞>75%•细菌培养阴性•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针状或杆状的尿酸盐结晶24/10/24X线•早期正常•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胀•关节软骨边缘破坏关节软骨边缘破坏•骨质凿蚀样缺损骨质凿蚀样缺损24/10/24B超•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及骨质破坏等•尿酸性尿路结石24/10/24痛风诊断•痛风诊断应包括病程分期、生化分型、是否并发肾脏病变、是否伴发其他相关疾病等内容。•原发性痛风的诊断需要排除继发性因素•痛风各期的诊断常有赖于急性发作史,因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最为重要24/10/24急性痛风关节炎分类标准--1977年ACR•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或•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或•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6项–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单关节炎发作–可见关节发红–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单侧跗骨关节受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