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核酸由不完全双链 DNA组织,约 3200 个核苷酸,能引起人类乙型病毒性肝炎。2.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HBV 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是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之一。2.3 乙肝病毒抗原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是 HBV 前 C 区和 C 区基因编码的分泌型蛋白,分子量约15kD,是 HBV DNA 复制的标志之一。2.4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antigen(HbcAg),HBc是 HBV 感染后核心抗原(HBc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提示 HBV 的现症感染或既感染,其中抗 HBC IgM 阳性表明患者为急性 HBV 感染,抗 HbcIgG 阳性,但抗 HbcIgG 阴性或低水平表示慢性或既往感染。2.5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epatitis B 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是 HBV 的基因组,含有 HBV 的全部遗传信息,是反映病毒复制的指标。2.6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组织的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高,当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ALT 可释放入血,使血中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故此酶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血清生化指标。3 诊断原则乙肝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依据血清 HBV 标志和 HBV DNA 检测结果。4 诊断分类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将乙肝分为不同临床类型,包括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乙肝病毒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等。5 诊断5.1 急性乙肝5.1.1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5.1.2 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 ALT 和 AST 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5.1.3 HBsAg 阳性。5.1.4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 6 个月内曾检测血清 HbsAg 阴性。5.1.5 抗 HBCIgM 阳性 1:1000 以上。5.1.6 胆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5.1.7 恢复期血清 HbsAg 阴转,抗 HBs 阳转。5.1.8 疑似急性乙肝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5.1.8.1 同时符合 5.1.1 和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