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课程建设是当前社会实践基地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应该包括核心理念、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体系、管理评价体系、资源体系等等。无论是中小学,还是社会实践基地,都涉及到这些基本的要素。我们要从这些课程要素入手,加强基地课程建设与实施。一、基地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基地从实践育人着手,是“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地的课程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基地的教育活动,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生活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渗透,要深入挖掘德育课程各要素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说基地一定要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在素质拓展课程中,对学生思想意识、积极的态度、对生命的理解等等,应该体现在课程的目标设计中。坚持能力为重基地的课程实施,一定要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等等,要有一些核心的指标。现在很多人提出,基地建设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基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基地教学活动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性方面。社会实践基地,无论是专项基地,还是综合性基地、特色性基地,都要有发展学生核心能力的追求。长期以来,我们缺乏科学完善的中小学生核心能力表现的基本标准,以及有效的培养体系。基地的教学活动在起点阶段就应该注重搞好顶层设计,注重理念建设和思想建设,注重培训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坚持“三个注重”: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处理好学思关系是中国教育千百年来的精华。综合实践活动要超越模仿层面的学,引导学生基于问题,提升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学与思是不能分离的,基地课程的每一个主题,每一个活动项目,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问题感,要有深度思维,注重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注重知行统一。现在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只有知没有行”,基地的课程建设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行没有知”。我们到张家港基地去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的名言“实践出真知”,接下来就是“行知广场”。这个基地的建设,从每一个方面都体现了“知行统一”的理念我们基地的教育活动,一定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我比较担心,基地的活动变成单一的“行”的过程——没有观念的重建,没有使学生获得对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以及自我的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