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材第 111、第 112 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七。1. 经历探索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数学活动经验。2. 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 3 份,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重点: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发现并应用规律。天平、卡片、小药盒等。师:制药厂的质检员在进行质检时,发现 3 瓶钙片中有一瓶里少装了 3 片,为了保证质量,这瓶药不能作为正品出厂,需要找出这瓶少装了 3 片钙片的药品,你能设法找到这瓶次品吗?(板书:找次品)1. 探究从 3 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师:请大家想想办法,帮质检员找到这瓶次品。生:掂一掂。师:3 片钙片的质量很小,掂一掂的办法可能不行。生:数一数。师:数的方法太费时间了,并且要打开药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生:用天平称一称。师:这个办法很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找次品”的方法,学生说出用手掂,用电子秤称,用天平称等方法。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如果不实际称量,你们能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 ?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演示一下。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生:我们组找出了办法,只称一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我们组先给3 瓶药品编号,分别是 1、2、 3 号,把 1 号和 2 号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 3 号就是次品。师生共同总结:从 3 个物品中找出次品(轻的是次品),先任取 2 个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个物品是次品。2.研究从 8 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出示例 2。8 个零件里有1 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找出次品呢?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来?师:“至少”“保证”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你觉得要称多少次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学们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把次品找出来 ,以同桌两个人为一个小组 ,互相配合,一边操作一边把你们设计的方案记录在表格中。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亲自动手称一称、找一找,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知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