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全部教案

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全部教案_第1页
1/28
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全部教案_第2页
2/28
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全部教案_第3页
3/28
课时题目 1格尔尼卡1、知识目标: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结合的表现形式。认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时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术作品。2、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情景教学法、欣赏法、讲授法课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空袭格尔尼卡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是什么声音?看到了什么?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提问学生回答:(飞机轰炸声、人惨叫声、建筑倒塌声、战争场面等)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画和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谁能猜猜看,这位艺术家是谁?播放课件,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给你的第一印象和总体感受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乱怕繁灰美丑等)二、 学习新课1、初步感受《格尔尼卡》教师抓住“乱”提问:画面是因为什么显的“乱”呢?“看不懂”又是因为什么看不懂呢?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来表现的,画家为什么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引入下一个环节。2、介绍作品背景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它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937 年 4 月 26 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这次空袭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毕加索感到非常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拿起画笔在短短的六周内完成了这幅作品)。3、深入欣赏分析《格尔尼卡》:画家仅用了 6 周时间便创作了长 7.8 米,高 3.5 米的作品,用艺术方式记录了这场战争,那么画中有哪些形象?他们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出示课件:(分析作品局部)灯:在混乱中这只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的锯齿状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痛的气愤。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马代表痛苦的人民。抱已死孩子的女人:她的两只眼睛已化为两滴眼泪,象征受苦受难的人民。战士:手握一把断剑的剑柄,肢体残缺,死不瞑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美术全部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