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查房蛛网膜下腔出血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分类、病因、好发部位等。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完善护理计划,解决护理问题。•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约占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一定义蛛网膜下腔在哪呢?分类1.自发性: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①.原发性: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病变(如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微动脉瘤等)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②.继发性:脑实质内或脑室出血,硬膜外或下血管破裂等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2.外伤性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另外,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过量饮酒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是非饮酒者的2倍。二病因好发部位:好发于动脉分叉部,80-90%见于脑底动脉环前部,特别是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与前交通动脉分叉处最为常见。原因:因动脉分叉部弹力层和肌层先天缺失,在血流涡流的冲击下逐渐向外突出形成动脉瘤,多呈囊状,一般为单发,10%-20%为多发。三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在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咳嗽、用力排便、饮酒、性交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是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检查有脑膜刺激征阳性,脑CT扫描有出血表现,腰穿有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并且与发病年龄有关。三临床表现01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发病前2周内有头痛、头晕、视力改变或颈项强直,这些表现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前驱症状。02头痛与呕吐:是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症状,患者从突然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开始,常伴有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三临床表现03意识及精神障碍: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立即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少数患者在起病数小时发生。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出血部位及量、脑损害的程度有关04颈项强直及脑膜刺激征:是本病的主要阳性体征05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两种,即早期定位体征和晚期定位体征三临床表现:①早期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是指出血后短时间内出现的体征,常提示外侧裂中的大脑中动脉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内。临床表现可有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轻偏瘫、四肢瘫,偏身感觉障碍等。肢体瘫痪是由于出血量较大或血肿压迫脑组织或血管痉挛甚至脑梗死所致。其体征出现在发病的初期,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随着病情的好转,瘫痪亦逐步好转。②晚期出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是指发生于出血3天以后,一般在4天~3周左右,最常见于出血后第5~10天之内,可持续2周左右,绝大多数于1个月内恢复正常,少数也有达数月之久,常提示为脑血管痉挛所致。三临床表现06眼底改变: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有在视盘周围、视网膜前的玻璃体下出血07癫痫发作: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继发癫痫发作发病率为9%~20%08腰腿疼:可因脑或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椎管,刺激神经根所致三临床表现09脑神经障碍:脑神经障碍有定位体征。最常见的是动眼神经麻痹,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连接处的动脉瘤常伴有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损,头痛部位多限于眼球、眼眶或同侧前额;较大的动脉瘤更易引起头痛和动眼神经麻痹。其次面神经、视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等。脑膜刺激征1、颈项强直:病人去枕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起病人枕部,看有无强直。脑膜刺激征2、克尼格氏征(Kernig征):病人仰卧,先将一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以上,伸膝受限,疼痛屈肌痉挛为阳性。脑膜刺激征3、布氏征(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左手托住病人枕部,一手置于病人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两侧膝关节、髋关节屈曲为阳性。颅脑CT: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