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2 8 页 熊春锦先生校勘的《德道经》 第一章 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 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此其賤之爲本欤?非也! 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第 2 页 共 2 8 页 第三章 聞道(41)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 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五章 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 勿或之而益,或益之而 。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 第 3 页 共 2 8 页 第六章 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 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八章 請靚(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其用不;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 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第九章 知足(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第十章 知天下(47) 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 第 4 页 共 2 8 页 其出也遠,其知也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