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乌恰县牧道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乌恰县扶贫办 日 期:二〇一一九年一月 - 2 -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三、项目工程概况及资金筹措 四、项目的组织管理 五、项目效益分析 六、结论 - 3 - 乌恰县牧道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背景 乌恰县是以牧为主,以农为辅的边远小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以发展草原畜牧业为主,个别乡的牲畜放牧数在300 天左右,舍饲时间短,年平均约为60- 100 天,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目前牧民基本上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半游牧生活,生产经营方式传统由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较为缓慢,抗防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一遇到自然灾害,牧业生产就急剧减产。为此,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业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是当前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县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牧业县,牲畜根据四季变化利用天然草场。一年要转场几次,由于各牧点距各乡、村牧民居住点较远,每年需从冬春草场转入夏草场,从夏草场转入秋草场,再从秋草场转入冬春草场,转场距离远,而且大部分采取畜力进行,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之久。近几年来,国家在牧业基础设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了大批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如牧道、牧桥、棚圈、引水管道、围栏等,使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提高,这对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远远不够。 乌恰县牧道、牧桥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现已初具规模。但是,我县近年来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二O 一一年、二O 一二年的洪水灾害,共冲毁牧道、牧桥200 多公里,造成牲畜转场困难,死亡数增多,严重地制约着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牧民生产、 - 4 - 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修建牧道对我县抗灾保畜、牲畜转场,牧民经营活动及牧民看病就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乌恰县吉根乡、吾合沙鲁乡、乌鲁克恰提乡和黑孜苇乡是传统的牧业乡,畜牧业一直是该乡的主导产业。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畜牧吉良渡草场、吉良渡草场和交铁克草场,但这几个草场距离远,气候恶劣,交通困难,草场几乎就没有牲畜进出的路,由于交通的限制使该村的天然夏季草场不能充分的利用。现有条件较好距离近的草场由于连年来的超载放牧,草场严重退化,有些原来较好的草场现在已难以长出长草,也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干旱、风沙、暴雨严重威胁着全村人和牲畜的生命安全。随着全村牲畜数量的增加,草场的退化,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