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再别康桥》共 2 课时教材分析:职高学生对诗歌接触不多,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着重通过朗诵手段,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把握诗歌情感,培养其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难点:1、理解这首诗不但抒发了诗人留恋和热爱母校的情怀,而且又超越了 “母体”,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慕与追求。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媒体设计: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诗人英年早逝似乎是文学史的一个定律:古代的王勃、李贺,当代的海子、顾城,欧美的拜伦、雪莱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些诗人像是将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的浓缩,在有限的青春里高速地旋转释放,然后在天边消失,他们的名字和诗作则像星座一样永恒地悬挂在文学的天空。徐志摩,这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他的早逝更为后人留下许多如烟似雾的哀婉与遗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初步感知“康桥”及《再别康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三、介绍徐志摩(一)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徐志摩。1、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