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初步选择梁、板的截面尺寸 1.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板厚 取h≥l0/40;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少于6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选80mm。 2. 次梁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宽度取。本设计次梁截 面尺寸选b×h=200×450mm。 3. 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宽度取。本设计主梁截面尺寸选 b× h=300×600mm。 2.2.2 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在计算书上画出图二,并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布置上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的取值范围。 图二 2.2.3 板的设计 本设计采用单向板整浇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 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1.计算简图(见图三) 计算跨度 边跨: 取 , 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本设计为九跨连续板超过五跨按五跨计算内力。 图三 2 板的荷载计算(见表二) 荷 载 种 类 荷载标准值 (KN/mm2)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 (KN/mm2) 永 久 荷 载 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80mm 厚现浇板自重 15mm 厚板底抹灰 小 计(g) 可 变 荷 载(q) 总 荷 载(g+q) 3. 板的内力计算 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 值按图四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 图四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B 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板的弯矩计算见表三。 板的弯矩计算表 表三 截 面 边跨中M1 B 支座MB 中间跨中M2、M3 中间支座Mc 弯矩值(KN·m) 4.板的配筋计算(见表四) b=1000mm,h0=h-20=60mm。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中间板带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 M2、 M3及 Mc应降低 20%,计算结果应填在表四括号内。 5.绘制板的配筋施工图 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板的配筋图按 1∶100 的比例绘制在 A2 图纸上。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表四 截面 边跨跨中 (1) 第一内支座 (B) 中间跨中(2)(3) 中间支座(C) 边板带 (中间板带) 边板带 (中间板带) 选配钢筋 验算配筋率 2.2.4 次梁的设计 1.次梁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 边跨: 取 , 两式较小值 中间跨: 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本设计次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