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 姓名:王 悦 学号:13033026 班级授课制的利弊分析及改进策略 【摘要】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与优点具有共生性质,面对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很多人产生了疑惑。近年来,针对班级授课制缺点所进行的改革,走过了头,也就丧失了它的优势。班级组织在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 方面发了很大的作用。故而对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应该贯彻“先立后破”准则,在不取消班级组织的前提下作必要的改进,而不宜采取激进的态度。 【关键词】班级授课制 优越性 局限性 改进 一、班级授课制概述 (一)概念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把一定数量学生按年龄特征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 使每一班组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 (二)由来及发展 在古代教育中,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即使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仍然是通过个别教学进行教育的,学生在原有学习程度、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上各不相同,没有一致的要求和规定。工业革命后,社会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教育的规模和效率都必须扩大、提高,个别教学因此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于是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很快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大体说,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立下来。 第二阶段,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给夸美纽斯的理论以重要补充和发展。 第三阶段,以苏联教育学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更趋成熟。 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班级授课制从理论到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三)基本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班、课、时。 1、以“班”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2、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3、把每一“课”规定在驻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