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丹凤县统计局(2012年7月13日)统计是政府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担负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的职能。“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粮食产量数据和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是各级统计机构的神圣职责。”对于地处贫困山区的丹凤县,如何改变各镇统计现状,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是我们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当前现状:人员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大农业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农业统计的不断改革,各镇也适应改革需要,按照“八化、八有”建设要求逐步完善镇统计信息工作站,整体效果良好,表现出不同特点。(一)镇农业统计人员状况。目前,丹凤县16个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其中女性7名,占总人数的43.8%,2012年新换人员1名,占到总人数的6%;专职统计人员仅有3人,占18.8%,兼职统计人员不同程度的兼职社保、安全生产和包村工作等事务。从文化程度看,大专10人,本科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2.5%、37.5%。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9名,占总人数的56.3%。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7人,30-40岁6人,401岁以上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3.8%、37.4%、18.8%。(二)镇统计工作内容:一是定期报表,农业主要指标季节报、畜牧生产季节报、农林牧渔产值计算季节报、农作物春播、秋冬播、全年播、夏粮预产(实际)产量、秋粮预产(实际)产量、夏粮秋粮测产、农产品价格调查、农村经济抽样调查等各项全面调查表。二是年报表:中药材生产、茶桑果生产、乡镇网站建设、乡镇基本情况、基层组织及从业人员、人口变动、生产资料、耕地面积、林业生产、畜牧生产、农业机械化、乡村水电、基本农田及渔业生产,农业总产值、消耗及增加值的核算,劳动工资,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镇卡)、村级基本情况、乡镇企业、乡镇机构、财政与金融、社区环境、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生活等等大范围多指标的统计报表。三是抽样调查: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调查,蔬菜、果业监测调查,妇幼监测调查,贫困监测调查。四是普查: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与农业普查,5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与经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等。五是部门调查:扶贫、计生、民政、卫生等临时调查,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及执行情况。六是县委中心工作: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记账工作。(三)统计资料上报方式。农业统计主要是全面报表,由组起报,村、镇、县逐级汇总。村级主要以纸质报表上报镇统计,镇统计审核无误后以纸质和电子文档资料双轨并行上报。目前,全县16个镇全部配置专用电脑,打印机及统一的操作2程序。(四)统计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一是电子信息化报送加速了各类涉农报表数据衔接、逻辑审核、统计分析难度;二是统计人员不再是单一数据收集者,而是向学经济、懂电脑、会英语、能分析、精农业的复合人才靠拢;三是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加强科学评估审核;四是镇数据的可信度、公信力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二、存在问题:机制不健全,抗干扰能力差目前,部分镇统计干部有厌战情绪,怨言、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镇基础数据缺乏评估,报表数据逻辑、衔接差,虚报、漏报现象也时有露头。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一)统计“八有、八化”建设进展不平衡。2011年撤并乡镇前,21个乡镇统计站均已达标。但撤并后,各镇统计工作站虽有机构有编制但没有人员,加之乡镇统计设置的是公务员岗位,统计任务繁重,乡镇机构改革后,21个乡镇统计干部中有18人因退休或转行离开,流失率达85.7%,严重影响统计工作水平。统计岗位工作人员兼职多,专职少,令人担忧;办公室被挤占挪用,图表、制度无人完善,人员频繁变动、档案资料丢失、台账不规范,统计电子化操作水平跟不上办公需要。村级统计小组人员换届变更,更使统计工作难上加难。(二)部分镇主要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镇主要领导缺乏对统计工作的全面认识,统计人员不但要承担包村3工作,还要兼管其他事项。造成镇统计人员工作量大,负担重,上报统计资料敷衍了事,镇领导签字时也是对统计数据不研究、不看、不问、不了解。(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