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置预案一、指导思想:抗肿瘤药物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某些正常器官细胞同样有毒害作用,主要是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和生殖细胞等。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肿瘤患患者生存质量。特制定本预案。二、人员职责:护士职责:(-)主动发现患者化疗中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三)对患者进行安慰和解释。(四)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不适主诉。(五)将患者不良反应及医生处理情况记录在患者护理记录中。医生职责:(一)主动发现患者不良反应。(-)对护士汇报的情况认真核实。(三)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记录在病程中。(四)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在 24 小时内向药学部作出书面汇报,并按医院不良反应处理程序处置。三、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一)骨髓抑制绝人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骨髓抑制多西他赛 、紫杉醇、吉西他滨、顺钳、卡钳、坏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诺维本、开普拓等。(二)消化道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恶心、呕吐、厌食、急性胃炎、腹泻、便秘等,严重时出现胃肠道出血、肠梗阻、肠坏死,还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致吐机制较为复杂,致吐作用也程度不同。明显致吐的药物(致吐率 90-100%):顺钳、氮芥等。较强致吐(致吐率 60 一 90%):坏磷酰胺、阿霉素、卡钳、亚硝腺类等。中度致吐(致吐率 30—60%):异坏磷酰胺、氟尿喘呢、甲氨蝶吟、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地辛等。弱致吐(致吐率 6—30%):博来霉素、长春新碱等。(三)神经系统反应临床主要表现:外 I 制神经包括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可逆性末梢神经炎、深腱反应消失、下肢无力。中枢神经包括短暂语言障碍、意识混乱、昏睡、罕见惊厥和意识丧失。植物神经包括小肠麻痹引起的便秘、腹胀。听神经包括耳鸣、耳聋、头晕,严重者有高频听力丧失。引起神经系统毒性的药物有: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丙卡巴肘、长春新碱、奥沙利钳等,且神经毒性多与药物剂量相关。(四)心血管系统临床主要表现: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非特异性 ST—T 段异常,少数患者可出现延迟性进行性心肌病变。蔥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反应较为突出,呈剂屋累积性,如阿霉素枳累量超过 600mg/m2 时,心肌病发生率可达 15%以上,目前推荐阿霉素的累积剂量不得超过500mg/m2。(五)呼吸系统临床主要表现:肺毒性包括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肺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