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一单元第七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孔子“学”内涵,以及其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2、分析、评价孔子"不如丘之好学也”、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观点。教学重点重点领悟孔子六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贤贤易色"等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教学难点结合孔子的理念倾向,深入分析"学"的内涵。教学时数2 课时电教手段第 1 课时集体备课札记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孔子关于"教”的思想,我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紧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再来对于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做一个了解。二、朗读课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三、疏通课文【原文 1】孔子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译文 1】孑 L 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人;学习后才知道的,是二等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这就是下等人了。”【赏析 1】:显然,孑 L 子承认每个人从出生起,他们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当然,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我们将如何缩小,甚至是消除这种差别呢?只有—条路可走,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缩小或消除智力差异。【原文 2】子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 2】孑 L 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资料补充:好学的孔子太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日:“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许多人只知道孔子是大圣人,不知道他小时候是苦孩子。事实上,为了谋生,孔子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一步一步升上去,有机会就学习,终于自学成才,成为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当时他已经名满天下,否则太宰就不会那么问。然而,盛名之下的孔子,并没有接受“天纵之将圣”的哄抬和吹捧,反倒将“吾少也贱”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也就是说,他不但告诉我们彳也是普通人,还告诉我们他曾经是“贱人”。而且,尽管他瞧不起那些“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