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控体系建设方案■体系:由要素按照特定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形式,即在系统内联系的形式和方式。■功能是系统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安全管控体系的构建思路:遴选管控对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明确管控标准(管控标准)→设计管控体系(管控措施)→形成管控机制(控制激励)→体系改进→下一循环■核心:风险预控;■基础:体系设计;■重点:控制激励;■难点:体系改进。一、遴选管控对象(一)风险识别(危险源辨识)1、风险的概念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风险R=f(p,c),其中p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c为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2、风险的来源风险来源于危险源。顾名思义,危险源也就是危险的源头,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是风险后果产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存在,危险源的潜在性导致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性。风险、危险源、事故之间的关系: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风险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事故的随机性和潜在性。因此可以说,危险源、风险与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预防事故发生首先必须研究风险,而研究风险又必须以研究危险源为起点。这种根源和状态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控漏洞和缺陷。危险源是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而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风险的实际发生,即潜在的风险变成了实际的事故。•危险源•风险•风险•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范围•管控的漏洞或缺陷来自人员的风险:这里的人员指煤矿所有的人员,包括决策层、管控层、执行层、操作层的所有人员。重点:单岗人员、流动岗人员、管控人员的不尽责行为。来自机(物)的风险:机(物)是对系统中所有设备、设施、材料、工具等的统称。来自环境的风险:环境一是指井下自然地质环境,包括水文情况、地质构造情况、顶(底)板情况等;另一方面指人为创造的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巷道路面情况、供电线路布置情况、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情况等。相比而言,来自环境的风险更容易引发重大事故。来自管控的风险:管控主要指组织机构、机构职责、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件记录、岗位设置、岗位职责、人员配备情况等。管控(监管)风险具有放大效应。1、覆盖效应;2、示范效应;3、暗示效应。3、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损害性(3)不确定性(4)潜在性(5)可测性3、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风险的客观性说明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而只能认识和控制风险,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风险,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风险,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2)损害性风险的发生会带来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经济上的损失,也可能是人身上的损害。风险的损害性要求我们必须控制和防范风险。(3)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何时出现、以何种形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不易确定和把握。风险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4)潜在性虽然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只是意味着人们时时处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一特性就是风险的潜在性。因此,正确识别、认识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可以达到减小风险、控制和管控风险的目的。(4)潜在性虽然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这只是意味着人们时时处处面临着遭受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还有一段距离,还有赖于其他相关条件,这一特性就是风险的潜在性。因此,正确识别、认识风险,改变风险发生的条件,可以达到减小风险、控制和管控风险的目的。(5)可测性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本质属性。但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指对客观事物变化的全然无知,并非表明人们对它束手无策。我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过的类似事件,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