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地铁装备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化和地产化水平——关于推进我市地铁装备产业化和地产化的调查与思考轨道交通装备的制造技术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改变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03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鼓励轨道交通国产化的政策措施,明确要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 70%”,我国地铁装备产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作为全国第 7 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我市地铁自 2005 年开工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市地铁建设指挥部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把握机遇,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地铁装备产业化和地产化,取得显著成效,一批地铁装备关键技术得到攻克,一批地铁装备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批地铁装备企业在相关领域迅速崛起,地铁装备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全市共有20 余家企业参与了我市地铁工程建设,涉及盾构机、自动售检票、重载扶梯、通信、信号、通风环控、设备监控等 10余个领域,有 7 家企业掌握、拥有了牵引供电 GIS 设备、盾构机、售检票、屏蔽门、风控系统等国际先进自主化核心技术,我市企业在地铁一号线承担的设备系统合同份额达130.6%,二号线承担的设备系统合同份额达 42.6%。依托我市地铁工程建设经验,北方重工、东软集团、我市远大、我市高压成套开关股份公司、我市南车时代、沈鼓集团、我市铁路信号厂、我市朗进公司等企业迅速打开国内地铁建设市场,我市远大集团等企业还承接了海外地铁项目。地铁装备产业的崛起,为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坚持政企互动,畅通信息通道,组织考察培训,提升本地企业参与地铁工程建设的信心和能力 。市地铁建设指挥部从本地企业需求出发,建立了通报、调度和协调会制度,让企业及时了解地铁工程建设特别是设备系统建设进程安排情况、设备需求和技术指标、产业资讯及政策、技术交流动态等信息,全方位掌握我市地铁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设备招标的具体要求,为相关企业参与地铁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组织企业赴外考察和业务培训,先后组织新松机器人公司到南京学习自动售检票系统、东软股份公司到深圳学习通信系统,并组织开展了百余次技术交流和分析论证,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进入地铁装备产业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信息发布会、技术交流会,积极宣传地铁装备产业市场的广阔前景,宣传发展地铁装备制造业的良好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