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卷Ⅱ )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 取翻译的智 慧 ,获 取前 行 的指 导 和力 量 。在这方面 ,对杨 宪 益 、戴 乃 迭 ( 英国籍) 合译的与英国人 霍 克 斯 翻译的《 红 楼 梦 》 译本的比较,是一 个 值 得我们静 下心 来 认 真思 考 的课 题 。这两 个 译本于 20 世纪 70 年 代出版 ,三位 译者皆因 此获 得巨 大声 誉 ,也 同 时掀 起 了翻译界此后 对两 种 译本经久 不息 的对比研 究 热 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 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 实,客观分 析 两 种 译本的优 长 与不足 ,将 中国的本土 经验 和理 论 与西方翻译理 论 相结 合,取其 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 究 与实践在传承 和发展的良 性循 环 中获 得升 华,在实践中不断 培 养 和提高 我们讲 述 中国故 事 、构 建 中国话 语体 系 的时代能 力 。 (摘编自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 材料二: 翻译思 想 是决 定 译者翻译行 为和翻译结 果 的主因 ,只 有通 过其 翻译思 想 ,读者才 能 理解其 翻译过程中所 采取的种 种 策略,也 才 能 对这些 策略所 产 生 的译文进行 更 客观的评 价 。从霍 克 思 的译本中可见 ,他 对原 文采取了大多时候 “忠 实不渝 ”、间或背 信 弃 “意”的态 度 。为证 此言,举 个 背 信 弃 “意”的例 子 。《 红 楼 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