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理解目标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运用目标 (1)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根据 19 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 2. 教学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点) 2、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重点、难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重点)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本课的落脚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三大客观条件) 【课堂探究】A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 B 为什么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探究提示】探究活动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A 19 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完成工人阶级解放自己和解放全人类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