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S-820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仪器使用指南 概述: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型光谱分析技术,它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克服了其某些方面的缺点,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是一种优良的痕量分析技术。 砷、锑、铋、汞、硒、碲、锡、锗、铅、锌、镉等元素的含量是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城市给排水、地质普查等部门的必测项目,当前,实际测量方法还大都停留在化学分析或光度分析的阶段,存在着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等不足,即使是使用较为先进的原子吸收法进行测量,由于一般光度计波长范围的限制,对这些吸收波长处于紫外区的元素,不论是灵敏度、检出限、重现性等等都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质量控制要求。 当与合适还原剂,如硼氢化钠等发生反应时,砷、锑、铋、锡、硒、碲、铅、锗等可形成气态氢化物,汞可生成气态原子态汞,镉、锌可生成气态组分,这就是氢化物发生进样的原理基础。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在国内,郭小伟和他的研究集体也在这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研制成功的无极放电灯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计满足了中国地质普查的需要。80 年代初开始国内几个厂家先后推出了商品化的仪器,满足了国内地质普查的需要。 1988 年,刘明钟、郭小伟等人试制成功空心阴极灯激发光源以及供电方法,从而克服了早期使用的无极放电灯寿命短稳定性差的缺点,解决了用一般供电方法时空心阴极灯的强度和寿命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荧光猝灭也是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经常遇到的问题,刘明钟等发明了屏蔽式石英炉原子化器,利用氩气通过双层炉芯的外部,有效地提高了原子化效率,提高检测灵敏度,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同时还在防止杂散光干扰和编码空心阴极灯等技术上获得国家专利。 经过国内分析测试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目前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技术已成为食品卫生、饮用水、矿泉水中重金属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是环境监测的标准推荐方法,并已成为国内众多分析测试实验室的常规测试仪器。 主要参数 光源 采用特制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电调制, 两灯交替短脉冲供电。 光学系统 短焦距透镜聚光,无色散系统。 氢化物发生装置 间歇泵氢化物发生以及气液分离系统 原子化器 氩氢火焰屏蔽式石英炉。 气路系统 全新阀阵列式自动流量控制气路系统。使用气源为氩气, 次级压力0.2-0.3 MPa,仪器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