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折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并对生活中的此类现象做出解释。教材分析:光的折射现象生活中常见,但小学生往往视而不见。本课从生活出发,在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以光的折射现象为例,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相关现象做科学的解释。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问题,这是利于本课开展之处。但他们还不会去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特别是运用逻辑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设的能力还有待培养,这是本节设计力图解决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条件提供帮助。重点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难点是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教师准备:水、烧杯、筷子、有金鱼的鱼缸、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课件等。小组准备:杯子、水、硬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根筷子。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平时用的筷子,下面我们利用它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老师操作,学生观察)。把筷子斜着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筷子变粗了师板书课题:筷子“折”了师:筷子是真的折了吗?拿出来看看。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样。师: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号”。提出问题:为什么筷子看起来好像是“折”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生自由发言,师鼓励生的想法。二、探究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①硬币升高(小组内操作)准备一只空杯,投入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眼睛不动,往杯子里慢慢倒水。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根据你想象,说说实验中硬币发出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了哪些物质?②鱼儿变大。老师出示装有金鱼的鱼缸:猜一猜,我们把这条金鱼拿出水来,它会显得大些还是显得小些?提问:为什么出水的鱼会变小变瘦了哪?根据你的想象,鱼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哪些物质?③光点“偏”了。师出示实验器材: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并强调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师操作实验,生观察现象。师:你看到什么现象?生:光点偏了。师:为什么会这样?谁来试着解释一下?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光的传播路线,并找出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几种物质。引导学生发现光线折射的规律。2、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