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 12 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 1100余年之久。自公元前约 11 世纪至公元 9 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长安九区及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四县。55 个街道办事处,120 个乡,56 个镇,3154 个行政村,人口 837 万。一、西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公元前 11 世纪,兴起于周原地区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移至今西安城西南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其子武王后在沣河东岸建立镐京,统一华夏,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丰镐两京隔河相望,镐京为西周王朝政治中心,丰京是祭祀宗庙场所,直到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前,这座京城一直被全国各地诸侯奉为"宗周"。春秋战国时期,来自陇南(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人崛起于关中盆地。秦武公和秦穆公时,设立了西安附近最早的县--杜县(前 687)。这是西安地区行政区划的开始。战国时代秦国先后迁都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一带)和咸阳,今西安城区附近成为咸阳的郊区。秦统一全国后,在今西安北郊建了许多著名的宫殿,如阿房宫、章台宫、兴乐宫、信宫等。地方上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建制,设内史辖京畿各县(内史政区与官职同名,为郡级建制),今西安市辖域属其管辖范围。秦末楚汉相争,咸阳宫室被毁。汉高帝七年(前 200)建都长安(秦咸阳郊区一个乡聚的名称,在今西安西北郊渭河南岸)。惠帝时构筑长安城墙,城区面积 36 平方公里,城垣周长 25.7 公里。主要宫殿位于城的南部,宫殿面积占长安城总面积的 1/2 以上。除宫殿、衙署、达官显贵府第和宫廷作坊外,有 9 个商业区和 160 个居民闾里。城市规模宏大,建筑密集,街衢通达,交通便利。西汉高帝二年在原秦内史地设置渭南、中地、河上三郡,分别领有今西安市辖地。高帝九年(前 198)撤销三郡复置内史,治长安城中。景帝二年(前 155)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将右内史东部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