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衔接课)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在现行人民教育出版社A 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必修 5》的第三章第二节,学生高二时才学习,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 1》的“集合”、“函数”等内容时,有一定的障碍,达不到一定的深度,初高中数学内容衔接不连贯,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老师普遍认为应调整到《必修 1》之前,或是安排在《必修 1》的“集合”之后,“函数”之前比较好. 本节课的产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但它并不是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新知课,也不是一节复习课,而是一节衔接课,以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后面称三个“二次”)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为核心内容,特别是用函数的观点来处理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感悟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三个“二次”是初中三个“一次”(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会直接或间接用到三个“二次”.如,解析 几 何 中解决直线 与二次曲 线 位 置 关系问题,导数中导函数为二次函数时的许多问题等,同 时,此 部分内容又 是培 养 函数与方程思 想 、数形 结 合思 想 、分类 讨 论 思 想 以及等价 转 化 思 想 的极 好素 材,本节课的地 位 和作用主要 体 现在它的基础性 和工 具 性 方面. 根 据 以上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 点确 定为 教学重 点: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2.学生学情诊断 本节课的授 课对象 为华 中师大 一附 中高一平 行班 学生,华 中师大 一附 中是湖 北 省 示 范 高中,学生基础很 好,一般 而言 ,学生已 经 掌 握 了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 象 与性 质 ,简 单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能利 用函数图 象 解决简 单 的方程和不等式问题. 但是,当 所 研 究 的问题中含 有参 数或者综 合性 较强 、或者运 算 较复杂 的时候 ,学生往 往 不能正确 理解题意 ,不能准确 地 利 用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 系进 行合理转 化 ,不善 于分类 讨 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