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后学明阅读作品《论语》授课班级综高二 2完成周期二轮题目《论语》礼乐教化篇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学”“君子”“信”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教学目标2、对儒家学说的影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论语》一些片段。儒家的礼乐思想是指:主张以“礼”确定人的社会身份与规范人的行为;以“乐”陶冶人的心性与沟通人的感情。而“礼”和“仁”的关系则是:“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选本依据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高二综高班学生,在高一浅显的阅读过《论语》,在目前高考对整学情介绍本书阅读的要求目标下再次详细深入的讲解与阅读。本轮深入学习儒家的礼乐思想和其他内容。1、教师对《论语》的整理,引发相关《论语》教学资源。2、《论语》读本1教学平台与资源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准备阶段阅读搜集让学生对“礼”和“仁”搜集整理“礼”和“仁”,汇 学生课下先预习、集成篇或册。整理的“礼”和“仁”相关 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篇目。为详细学习儒家的礼乐思想做好文本知识和相关内容的储备。(实施过程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并表明时间节点。)必读篇目:1.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③也!”( 八佾篇 3•1)【注释】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②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 8 人,就是 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③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篇 3•3)(教师结合学生翻译,如翻译问题较大便展现译文,如学生翻译通顺则采用学生翻译。)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了解《周礼》规定的礼乐制度。学生自学讨论给出翻译。实施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翻译,如翻译问题较大便展现译文,如学生翻译通顺则采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