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鉴赏与评论 》 教学大纲一、说明课程编码:10141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汉语言)学 时:28 学时理论讲授+8 学时实训学 分:2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文学鉴赏与评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汉语言)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同时也是一门基础课。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研究或一般性文学研究而开设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为专业课知识打基础。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鉴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体悟、理解和分析、解读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文学文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课程奠定基础。。3、本课程为期一个学期,共 36 课时。教学手段和方法:1.培养学生文学文本专业化解读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保证本课程涉及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作品,通过实际的鉴赏解读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体验能力和鉴赏解读能力。2.本课程涉及到的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既是贯穿本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应有的先行知识,教学中在保证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概念解析相关文学文本。3.课堂教学力求以精讲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精粹细致的典型个案的分析,为学生树立典范示例,在激发学生自主解读文学文本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化阅读、鉴赏文学文本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4.突出本课程强调解读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要求,在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均应适时指定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落实和深化学生自学内容。5、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通过专题讨论、随堂议论、课堂提问、教学录象等形式,多环节、多途径、多手段地学习。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概说:文学与文学的欣赏(4 学时)[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及文学文本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