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三卡”概要 一、推行“一法三卡”工作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提出与推行 1 、什么是“一法三卡” “一法三卡”是与行政专业性安全工作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工会从劳动保护、群众生产的角度确立的具有群众性、全员性、预防性、前瞻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特征的群众性安全工作方式方法。一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方法。三卡,即安全检查提示卡、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一法三卡”通过对危险源点进行排查、辨别、评估、确认等一系列方法对生产场所和岗位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按其危险(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监控,将有关职业危害的内容、安全防范的措施告知从业人员,实施日常管理和动态管理,促进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检查、整改和控制。 2 、“一法三卡”工作法的提出 (1 )背景。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永恒主题,也是和谐铁建的重要标志。随着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走向现代化,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施工规模空前扩大,公司年完成产值十五亿元以上;施工地域辐射华东、华南、西南及华北等,延伸海外,大小工程项目几十个;施工领域纵深拓展,从传统两路拓展到地铁、水利水电、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工程;“四新”技术快速发展,工程涉及到跨海、深水、高墩、大跨、盾构、新结构桥梁及长大隧道;施工节奏明显加快,工期普遍紧张;大型工程项目增多,施工管区分散且线长,管理区域、跨度大等。 建筑企业面临的新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矛盾、新挑战:一是大规模现代化施工与企业安全管理要素不足的矛盾。在建筑行业大发展、企业规模大扩张的背景下,施工生产规模迅速扩张,有时各项管理要素无法全面、有效、及时跟进,技术、设备相对匮乏,资源配置不足,安全投入不够到位,安全管理面临诸多难题。二是施工领域、地域的扩大化与安全管理人员匮乏的矛盾。施工点多线长,摊子铺得大,有时仅靠少数专职安全人员难以全面满足需要,安全管理的过程控制有时难以到位,安全检查也存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不能辐射到分布在国内、甚至国外的全部工点。三是用工形式多样化与培育本质安全型队伍的矛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核心是“人”,是员工的安全素质。目前,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引入的外部劳务工数量不断增加,而劳务队伍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决定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薄弱,安全操作水平普遍较低,使得安全管理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2 )提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