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标必背14篇1.劝学(9)《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10)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11)《荀子·劝学》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2)《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阐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13)在《荀子·劝学》中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句论证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14)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后果。2.逍遥游【理解性默写】(8)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挥动翅膀拍击水面,凭借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10)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的道理。(1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并以“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12)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着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3.师说【理解性默写】(10)韩愈《师说》一文中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1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两句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12)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怎能不更加愚昧。(13)韩愈《师说》中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一句是“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4)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15)《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16)韩愈在《师说》中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4.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8)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隐天蔽日的宏伟气势。(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0)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地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12)在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5.赤壁赋【理解性默写】(1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写出了月亮从东山升起前江面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到无比惬意。(1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诵明月之诗,让人不禁陶醉其中。(13)苏轼在《赤壁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