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使用方面问题之我见问题之我见学习王宝城、张洪堂同志在全市农村信用社20XX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讲话之感想——杨庄铺信用社程宪敏我社在县联社传达二位主任讲话的当晚(即2月2日)立刻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学习和贯彻,特别是对张洪堂主任所讲的“七个为什么。”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讨论。作为一名基层信用社主任,深刻理解和明白,张洪堂主任对不良贷款压降工作的迫切心情和倍加关注,张主任的“七个为什么。”涵盖了今年来我市不良贷款处置的艰辛历程和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反思、套乱,对“七个为什么。”我有以下感想和体会。一、我认为新增不良贷款持续反弹(20XX年全市7.92亿)既有国家经济环境影响因素,又有我们自身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紧缩及信贷利率的三次上调,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这是其一;其二,今年的经济环境不是很好,好多农产品企业的产品,不同程度受到市场波动较大影响,如蔬菜,特别是大蒜,开始看高,后来一路下滑,再如:帅潮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配件,去年整个汽车销售市场是不看好的。当然这仅仅是宏观客观原因,但是最主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内在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信贷管理、业务发展、队伍建设、客户经理的管理、考核机制落后等问题。二、问题都要一分为二去看待。我们强调的加强信贷管理,从源头上抓起,从贷款流程抓起,从每个业务线条抓起,必须严格执行每个环节都是对的,可以说对我我们农信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的观点:狠抓落实才是核心。如果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的话,是不起作用的,贵在坚持,坚持和落实需要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支撑,必须“狠”字当头。如果不落实执行,就坚决解除合同,“杀一儆百”,方能有成效。如此这般,这就延伸出一个人的管理问题,一个企业的兴衰优劣,其核心管理工作就是人的管理,但人的管理又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是各项制度的执行者,只有加强人的管理,才第1页共3页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不是随便说说的问题,必须加强人的管理,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管理。三、解决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问题,不光是加强期限贷款的催收,以及对欠息户预警,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落实债务贷款、借新还旧贷款、利随本清贷款的管理。首先,落实债务贷款,属多户贷一户用贷款(经信贷人员多次催要落实的贷款),实属被迫无奈之举措,这样的贷款如果说市场(大蒜)好的话,能够压缩部分本金,能够把利息归还上,这是好的,假如市场不好,也没有流动资金搞加工的,还本息就绝对是问题,还不了怎么办。我们力度再大又能如何,到期后,无所谓,依法起诉,20XX包括担保人,到头来,申请到执行局,又能怎样。我认为这是落实债务,形成不良的主要原因。其次,借新还旧贷款。随着岗位轮换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信贷人员每三年交流一次,说实话,新接的贷款,他从思想上到期后,谁也不愿把第一责任人承担过来,谁都想为自己打算。也可以这样说,人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自愿承担第一责任人。结果怎么样。办理借新还旧的好,起码不是第一责任人,只不过是管理责任人,其最终处罚结果,“不是我的责任人,我只是个管理责任人”,“谁重谁轻”的问题就显而易见。到头来,贷款只能形成不良。说到底还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假如说“你有对策,我更有对策的话呢。”可能会出现另外的不同局面。再次,利随本清贷款、应该同借新还旧贷款一起说,但两者存在更深的矛盾共同体,二者xx关系比较明显,后者是因为结息方式的不同而决定着非应计贷款的变化情况。这个问题不仅是从表面数字看,在执行起来非常有难度,这些借新还旧贷款,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确实因为(大蒜)市场因素较多,人为因素较少,纯属行业风险的范畴;一方面却是因为经营不善造成。很大部分的“借新还旧”贷款属于历年结转而来,今年到期而形成的。这部分贷款额度都偏高,没有十万元以内的。执行按月结息难度大,一旦收息失败,三个月后很快形成非应计贷款,处理起来特别有难度,更谈不上改变结息方式了。四、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固然重要,但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第2页共3页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